逍遙津之戰,孫權的十萬大軍被八百人殺得丟盔棄甲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逍遙津之戰,孫權的十萬大軍被八百人殺得丟盔棄甲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逍遙津之戰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三國時期,天下英雄風起雲湧,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勝枚舉,今天我們講的是三國以少勝多的戰役雙方人數差異最大一戰——逍遙津之戰。

公元215 年(即赤壁之戰七年後),孫權趁曹操用兵漢中之際,親率十萬兵馬攻向合肥。不僅呂蒙、陳武、甘寧、凌統、潘璋、宋謙、徐盛、丁奉、賀齊、蔣欽等東吳著名將領參戰,由於曹魏因西征漢中的張魯而在江淮地區的兵力非常空虛,所以,當時駐守於江淮附近的東吳將領孫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等人,都應參與此役。此時,合肥只有七千守軍,曹軍主力又在關中,不可能來得及赴援,在各方面來說,這場戰役東吳是佔據絕對優勢的。

曹操在出征張魯前,派護軍薛悌送函到合肥,寫到「賊至乃發(賊軍到時就打開)」,在大軍壓境之際,張遼等便打開曹操之函,寫到:「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兩位將軍出城迎戰,樂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要出戰。」因雙方兵力懸殊,諸將都對此指示感到疑惑。本來張遼、李典二人不睦,曹操為了防止戰中二人間隙至於不利之境,於是命令樂進守城接應。於是當夜張遼就在七千人中募選死士,選出了八百人。殺牛宴饗將士,預備次日「迎接」孫權,給他來個「驚喜」。

第二天凌晨,天色剛亮,張遼被甲持戟,親自策馬在前列。在他率軍衝入東吳營壘之前,張遼就已經親自斬殺掉東吳軍隊的數十人和兩著名將領領。隨後,他一邊大聲呼喊自己的名號:「張遼在此!」,一邊拚殺,衝入了東吳陣營。敢死隊直衝進孫權主陣,在混戰中,東吳猛將陳武不幸戰死,宋謙、徐盛都負傷往後退,潘璋這時正好在他們後面,便馳馬上前,斬殺掉宋謙、徐盛的後退士兵兩人。原本往後退的敗軍看到這種情形,盡皆回到自己崗位戮力死戰。但張遼依然衝到了孫權的主帥麾旗之下。孫權大驚,周圍人不知該怎麼辦,於是便逃向一座較高的山塚,孫權的衛隊持著長戟防止曹軍衝上來。張遼在山腳下吼著,要孫權下來決一死戰。孫權不敢有所舉動,後來等局勢稍穩一看,張遼軍也不過數百人而已,就下令其它在外的軍隊從後面把張遼這些敢死隊圍起來,圍了數圈不讓他們有機會逃跑。

俗話說得好,雙拳難敵四手,畢竟八百對十萬實力懸殊過大,張遼就算是戰神下凡也是必死無疑。

然而……

在東吳軍隊「圍遼數重」之後,張遼看局勢不對,連忙率左右將士突圍,殺出一條血路。張遼與左右數十人殺出重圍後,回頭一看,其餘陷在重圍的戰士們高喊著:「張將軍難道要丟下我們不管了嗎?」於是張遼又再領著這數十人,殺進包圍幾層的東吳軍,把其它人帶了出來。東吳軍人人都被張遼軍震撼到,沒有人敢抵擋他們。從凌晨戰到中午,吳軍將士原本高昂的鬥志都萎靡下去了,張遼遂領軍回城,整備守城事宜。而曹軍初戰告捷,軍心大振,將領們對張遼也心悅誠服。

數日之後……

孫權大軍到齊後,就展開了攻城作戰。誰知合肥城在以前的楊州刺史劉馥的積極建設下,城牆高又堅固,木柱石頭等防禦器材一樣不少。而且,在張遼800將士成功以少勝多之後,合肥城內因為軍心穩定而守則必固,反觀孫權的軍隊則喪失了鬥志與信心。東吳諸將連續強攻了十幾日都打不下來,呂蒙、甘寧等人一時也都想不出什麼破城之計,此時東吳軍中疾疫流行,再打下去也沒什麼意義,孫權只好下令班師。

東吳各兵團接獲命令就依次各自退去了。張遼在城上看著吳軍退去,卻發現孫權主陣押於後面,其餘部隊都已先行出發了。東吳軍部隊散退,孫權身邊正是兵力最少的時候,機會豈可錯過。「好客」的張遼自然要親自相送(畢竟人家大老遠地帶著十萬弟兄來做客,人家要走了的確是要送一送。)

孫權要諸軍先退,然後本陣自逍遙津口渡河南撤,所以此時北岸只剩孫權的一千餘名車下虎士以及呂蒙、凌統、蔣欽與甘寧。此時孫權看到合肥城內步騎齊出,心知不妙,趕緊派人去將前面已撤退的部隊叫回,無奈那些部隊已上路一段時間,一時還趕不回來。所幸有東吳眾將拚死相救,並且在張遼即將活捉孫權時駕馬越河才僥倖逃脫。

有詩云:

諕殺東吳眾小兒,張遼名字透深閨 。 才聞乳母低聲說,夜靜更闌不敢啼。

逍遙津之戰的勝利對曹魏來說意義十分重大,這是因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帶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則可以西問申、蔡,北向徐、壽,而爭勝於中原;中原得合肥,則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經過此戰,曹魏一血赤壁之恥,曹軍士氣大震,而東吳也因此錯失進軍中原的良機,東吳在此後的十五年裡不敢進軍合肥(張遼以逍遙津之戰奠定了五子良將之首的地位,孫權也因此榮獲「孫十萬」的美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