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領兵打仗素來謹慎,為何會貿然追擊諸葛亮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郃領兵打仗素來謹慎,為何會貿然追擊諸葛亮呢?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我們都知道張郃是曹魏活得最久的五子良將,尤其是在曹魏後期堪稱首屈一指的著名將領,在他投降曹操以來,一直備受重用,但是卻因為官職的問題,不能獨當一面,受人節制,最終導致其在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亡的悲慘結局。在《魏略》記載之中,張郃其實是司馬懿借諸葛亮的手殺掉的。那麼司馬懿為什麼要幹掉張郃? 陳壽一語道破玄機。

司馬懿為何要借諸葛亮的手殺掉張郃?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三國誌》作者陳壽對張郃的評價:「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陳壽作為有名的良史,對張郃的評價是非常客觀的,通過陳壽的評價,我們發現張郃不是一般的猛將,而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智將,在曹魏朝野內外有著崇高聲望,連諸葛亮都忌憚,那麼司馬懿難道不忌憚嗎? 難道張郃不是司馬懿猜忌多疑而有野心的人物難道不害怕嗎?

這與當時司馬懿在曹魏帝國的政治地位相關。此時,他剛剛接手曹魏西北地區的防務,責任重大。不僅對手是赫赫有名的諸葛亮,取勝艱難。同時,他手底下的這些將領大都是曹真時期的將領,基本上是曹魏集團的精英,已經習慣了服從曹魏宗室,對於司馬懿這個外人並不服氣。

司馬懿首次對陣諸葛亮,小心謹慎,不敢出戰。部下不但不支持,反而紛紛指責,有的將領甚至當眾恥笑,說司馬懿膽小如鼠、畏敵如虎。這讓司馬懿情何以堪。此時,曹魏西北大營中最具威望的將領便是張郃。對於將領們的意見,張郃一言不發,顯然是暗中支持的。不得已,司馬懿派兵迎敵,結果被諸葛亮慘敗而回。雖然是部下慫恿,但打了敗仗,司馬懿也是臉上無光,只能躲在軍營裡避戰。

好不容易等到諸葛亮撤軍,司馬懿卻突然來了精神,命令張郃率兵追擊。此時,司馬懿明知諸葛亮此時撤軍並非戰敗,而是整建制、有步驟、有計劃地撤退,不僅不做研究,匆忙做出決定,同時派出的竟然是自己的副手、著名將領張郃,這不禁不讓人懷疑此舉的真正目的。

張郃接到這個命令,立即發表異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可司馬懿堅持己見,依然讓張郃追擊,沒有辦法張郃只能領兵追擊,結果在木門中了諸葛亮的埋伏,不幸中箭而亡。

但是,諸葛亮撤軍並非戰敗,而是突然接到劉禪的命令。因此,諸葛亮有時間進行撤軍前的各項準備。撤軍途中,諸葛亮還不忘預防曹魏的偷襲,在木門道設下伏兵。不曾想前來送死的竟然是自己忌憚的張郃。

蜀軍統帥諸葛亮性格謹慎,很難想像在撤退中會露出破綻,甚至會設下圈套。張郃主張不追擊,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司馬懿不聽,強張郃追擊。難道說司馬懿是不知道諸葛亮的個性?還是被失敗沖昏了頭腦,結果在張郃面前顯得有些歇斯底里的固執?這樣的追擊,實際上是將張郃置於必敗之地,甚至是死地。張郃知道自己必死,但是還是聽命了。

曹魏後期在軍事上,能夠壓制司馬懿的,而且多次跟司馬懿的意見向左的,只有張郃了。張郃一死,曹魏就再未出現在智計上使司馬懿處於劣勢的人。所以說,司馬懿借了諸葛亮的手,除掉張郃,因為原因太簡單了,張郃威脅到了司馬懿的地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