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紛爭不斷,各路英雄紛紛籠絡人才以便爭奪天下。在徐庶和水鏡先生的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根據當時天下的形式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計策,開始了他為興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
公元222年8月,劉備進攻東吳遭遇夷陵之戰大敗,無奈之下退至永安。公元223年2月,劉備病重召見諸葛亮和李嚴進行托孤,並告誡劉禪要視諸葛亮為父,即白帝城托孤。這之後,諸葛亮逐漸成為了蜀漢政權的實際掌權者,並為興復漢室、以報先帝之志而準備北伐。
經過幾年的緊張籌備,蜀漢國力上升、百姓安居樂業,北伐曹魏已經具備了條件。公元228年春,諸葛亮以趙雲等佯攻斜谷,自己率領大軍直奔祁山,無奈馬謖失街亭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同年冬天,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兵散關圍困陳倉,因勸降守城魏將郝昭不成且糧草不濟失敗。之後的三次北伐都因各種原因失敗,最後諸葛亮於公元234年8月病逝於五丈原。
公元227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之前,給蜀漢後主劉禪寫了《前出師表》告知北伐的目的以及意義,並給劉禪提了一個建議,即「親賢臣,遠小人」。諸葛亮在世時期,劉禪還是比較努力的,也記住了諸葛亮的大部分告誡。可惜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尤其是董允逝世後,劉禪開始寵信宦官黃皓,任由其為非作歹,把「親賢臣,遠小人」這句話拋之腦後。
當姜維上書處死宦官黃皓時,劉禪也只是說一句小人而已,之後便不了了之。諸葛亮的建議非但沒有記住,反而記反了,劉禪後期的親小人、遠賢臣最終導致了蜀漢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