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之一袁紹為什麼在三國爭雄中那麼早敗落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群雄之一袁紹為什麼在三國爭雄中那麼早敗落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袁紹於建安七年(202年)病逝。  

三國魏蜀吳三足鼎立,在這一年代之前很久遠的一段時間袁紹勢力就已經沒落了,如果從東漢末年說起,這個階段中最強的勢力就有袁紹,為什麼他在三國期間最早就沒落了呢,這和袁紹戰略眼光有著很大的關係,他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和公孫瓚對決。

在東漢末期袁紹是非常有實力的,大家都知道袁紹是名門之後,其曾祖父就已經位居三公,家中家臣無數,有很多勇者追隨其左右,無論是在兵力方面還是在財力方面,袁紹佔據了優勢,184年黃巾起義暴亂時期,袁紹嶄露頭角,在這個時候他依然佔據著主導的地位,雖然後期和董卓因為政治方面的見解不同而分道揚鑣,但是他在討伐戰中卻佔據著盟主的位置,可見其勢力如何。 

袁紹集團走向沒落

討伐董卓之後袁紹得多的地盤是非常不錯的,他佔據了黃以南的很多地區,以冀州作為根據地開始越發的強大,由於統治有方,其旗下人民安居樂業,導致很多黃河以北的民眾也紛紛投向他的旗下,如果按照此種計劃進行發展,那麼袁紹一定會成為一個龐大的實力,但是袁紹並沒有這麼做。  

袁紹的畫像

袁紹走向末路是在幽州討伐戰開始的時候,在這個階段中他決定開始打公孫瓚,在袁紹看來公孫瓚對於他的勢力影響最大,由於公孫瓚和他所佔領的幾個城池非常接近,恐懼公孫瓚首先發起攻擊,因此決定將這個後患剷除,雖然在滅掉公孫瓚之後他得到了青州和幽州這兩個非常富饒的城池,但是他也必須將為數有限的兵力進行劃分,保住青州和幽州。

熟悉三國時地理位置的人都應該知道,青州和幽州中然富饒,但是卻沒有關卡可守,必須通過重兵才能夠保住這兩個地點,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的戰爭打了很多年,雖然最後袁紹獲得的成功,但是受到的損失也是無可估量的,這個階段中他的財力已經逐漸的見底,在兵力補充方面相對薄弱,這個時間是他的輝煌時間段,也是他走向沒落的開始。

正是因為在兵力方面的不足,袁紹開始大量增兵,雖然兵士數量眾多,但是在戰鬥力上卻非常薄弱,很多士兵在此前一個月還是拿著鋤頭的農民,在下一個月就開始參加官渡之戰了。

200年的官渡之戰,袁紹被曹操打敗,無論,兵力方面還是財力方面都到了瀕臨破滅的境地,於202年袁紹在悔恨中病死,在這個時候他已經病入膏荒蕪,從三國誌中的敘述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袁紹是非常悔恨,悔恨於自己選擇的戰略目標出現了錯誤,在長遠的戰略規劃方面處於弱勢。

整個袁紹勢力的滅絕來源於他兩個兒子的互相之間奪權,兩人自相殘殺之下人心渙散,207年有由龐大漸漸走向沒落了的袁紹集團,完全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