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個說法從何而來?有沒有道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個說法從何而來?有沒有道理?

古云: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西廂)」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呢?

意為少年不應讀《水滸傳》,老年不應讀《三國演義》,男人不看《西遊記》,女人不看《紅樓夢》《西廂記》的俗語。這三國亂思,西廂亂行,紅樓誨淫,水滸誨盜,名著就是這樣煉成的。

少不看水滸

解釋一: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怕小孩子不懂世事,瞎模仿,拜把子打打殺殺打家劫舍之類。

解釋二: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解釋三:《水滸》講的是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勾當。呼嘯山林,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少年人看了,難免會神往之,以為土匪的生活肯定快活。讀了水滸,學會了造反。

解釋四:壯年之時,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如此時看打打殺殺的《水滸傳》,豈不更加鼓勵自己的好鬥之心嗎?

解釋五:少不看水滸,大秤分金銀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確是快意,但是水滸裡的好漢……大多數都是不分善惡殺性深重之輩,少年人辨別是非能力差,還是不看的好。待到有了識別能力再看,依舊快意,但是卻不會被「好漢」們的行為忽悠了。

老不看三國

原因一:「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三國》講的是權謀之計,會讓人功於心計。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老人已有貪得無厭之心,並且經驗老成,胸中計謀無數。如此時再看爾虞我詐的《三國演義》,豈不會變得老奸巨滑而害人無數乎?

原因二:「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老年人有心無力,看三國容易幻想。老年人生基本已經成了定局,這時候再看三國會發現,這一輩子白活了,原來很多事情當初都做錯了,悔之晚矣,空悲切!

原因三:「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為應該知天命的老人應該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著算計別人,對自己身心無益。

原因四:老不看三國是因為人物太多,人物間的糾纏太多,老了開始看太費腦子,不如年輕時細細考究,一點一點琢磨來的有意思,而且看三國間的征伐謀略對年輕人來說也有好處,可以說少年時看三國,中年是琢磨品味,老年時已經不需要再去琢磨這些了,配兩三好友一壺好酒,古今多少事盡在笑談中。

女不看紅樓(西廂)

紅樓女兒作態,讀了紅樓夢,學會了雲雨。西廂私奔,才子佳人的故事,只會讓女子懷春。年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如此時看談情說愛的《紅樓夢》,豈不會增加自己的色心嗎?

紅樓和水滸曾被指為誨淫誨盜。這裡恐怕與這個淫字有關聯。看了容易思春。還是這個觀點:這套說辭,是用男女老少這種常規分類去強行對應四大名著,所以有有道理的地方,也有生硬的片面的成分。都是從某個出發點做不同的引發。把裡面的男女老少的位置調整一下,甚至把不看的不去了,換個出發點一樣解釋的通。

細想想,這三國亂思,西廂亂行,紅樓誨淫,水滸誨盜,名著就是這樣煉成的。一句話概括就是老不看三國省得狡詐,少不看水滸省得打架,男不看西遊省得不聽話,女不看紅樓省得不能嫁。m.88828.net

總之,作為讀者要會看書,多看書,能看破書中的成破利害,轉為自己的人生經驗少走彎路歧途才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