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成敗轉頭空”,說說諸葛亮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是非成敗轉頭空”,說說諸葛亮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是非成敗轉頭空」,說說諸葛亮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緣誤識劉皇帝,千古高風說到今。

--題記

又到清明。記憶中屋簷下柔弱的雨絲已不復存在,只有愁思依然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

去年夏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來到了隆中。那綠竹,那溪水,那小橋,鍾靈毓秀,雅韻流芳,確是一個人清寂中的佳友。即使無月無風,無雨無雪,紅日半牆,竹影微動,掩映於案上的清輝,泛出一片青翠,幾紋波痕,是那般生動而空靈。在幽靜的臥龍岡,淡泊的草廬,諸葛亮用純銀般的聲音細細講述著。這時他才27歲,劉備是47歲,曹操則快到54歲了。

如果諸葛亮是一個宋江型的人物,只會撅著屁股高喊「皇恩浩蕩!」,也許人們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個「山人」啊,一個典型的古代賢士。他那個時代沒有照相機,但從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我可以很輕易地想像他的容顏:一張多麼清秀又有幾分蒼白的臉。歷史為證,諸葛亮的才華和儀表是怎樣折服了一代人:一襲白衣,長身玉立,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就連「年少萬兜鍪」的周郎,也不惜代價要把他挖到東吳,幾番懇請不成,才動了殺心。

我常常回憶起千年前的那幅畫面:在一個煙火濁重的傍晚,孔明似一縷清風走進了軍營,瘦長的身子看不出蘊含了多少力量,文弱得像個書生。如果孔明的肩膀像他的外表一樣柔弱,敗了一仗就丟盔棄甲,鬥志全無,那麼歷史也早就忘了他。世界上有多少英雄就有多少懦夫:像王朗、華歆,平時道貌岸然、頭頭是道,一旦敵人兵臨城下,就嚇得投降或逃跑,甚至恬恬然腆腆然地助曹篡位。但諸葛偏偏以單薄的身軀上演了一場「泰山壓頂腰不躬」的歷史劇:隆中對策,聯吳抗曹,北上奪川,定國安劉;秭歸兵敗--白帝托孤,南征北戰,用心良苦。「吾貌雖瘦,心肥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曾經有個「憤青」這樣說:諸葛亮是個笨人。人家都懂得放下擔子,好輕鬆走路的道理;他卻挑著沉重的擔,甚至把別人的擔子也背過來。年青人,你是誠懇的,也是善良的。可是,面對五丈原的悲歌,你能說些什麼,我們又能想些什麼呢?

走不盡的山巒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數不盡的密密的村莊,雞鳴和犬吠

接連在原是荒涼的五丈原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嘯著乾燥的風

在低壓的暗雲下唱著單調的東流的水

在憂鬱的森林裡有無數埋藏的年代

我不知道,諸葛亮在戎馬倥傯間,是否會懷念無拘無束的農耕的日子?曾經抱膝危坐,笑傲風月,渴望著「待吾功成後,還做南山民」的他,本來就是一隻閒雲中的野鶴啊,為什麼要捲入政治、軍事的大漩渦呢?這裡有個反例:北宋的林和靖因仕途坎坷,退居山林,以梅為妻鶴為子,「閒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假若諸葛亮歸隱,他也會成為一個、乃至十個林和靖。但他沒有。他是情急時,不惜用羽扇綸巾去挽救生民,甚至連自己的羸病之軀也撲上去的人。諸葛亮這種「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那種忠君愛國至死不渝的精神,成就了蜀漢不曾泯滅的驕傲象徵!

青山依舊,幾度夕陽。諸葛亮戎馬半生,雖然「是非成敗轉頭空」,但他的信念仍如「江流石不轉」,讓昔日的蜀人淚雨紛紛,讓身後的人們苦苦思索,深深懷念,感慨萬千。

這就是諸葛亮。這才是諸葛亮。

日本史學家林田勝之助以「花之生涯」描述你的一生:悲劇的櫻花,以卓然超群的美飄然而立,你來到世上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讓人刻骨銘心地感動,似乎就是為了讓人懂得生命崇高的存在,而這一切的代價,是在最燦爛的時候凋謝,在揮手作別的時候,把風塵、滄桑與痛苦悄然帶走;而在身後,留下整個春天和延續千年的思念。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