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漢”和“司馬炎篡位”在本質上有何不一樣?區別在哪裡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丕篡漢”和“司馬炎篡位”在本質上有何不一樣?區別在哪裡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曹丕篡漢」和「司馬炎篡位」在本質上有何不一樣,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公元220年12月,東漢權臣曹操去世,曹丕繼承了曹操的權柄,當年十月,在曹丕的逼迫下,大漢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答應禪位,從此,長達46年的曹魏政權拉開帷幕。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公元265年9月,曹魏權臣司馬昭去世,其長子司馬炎成為了司馬家族的當家人,次年2月,在司馬炎的逼迫下,曹魏最後一位皇帝魏元帝曹奐禪讓,西晉王朝從此開始。

46年的時間,曹氏家族從漢朝得來的東西,又原樣被另一個家族所竊取,而且,竊取的方式幾乎一模一樣,正應了「因果循環」之說。實際上,「曹丕篡漢」和「司馬炎篡位」還是有區別的,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曹魏的真正奠基者是一代梟雄曹操,漢朝末年,曹操還只是一介地方官 ,藉著討伐董卓的機會,招兵買馬,帶領一幫人馬打出自己的江山。而後,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開始討伐各路軍閥,袁紹、袁術、呂布、張繡、劉表紛紛敗於曹操之手。曹操雖然是漢朝臣子,但他的天下的確是自己帶兵真刀真槍打出來的,他麾下的將士,大多姓「曹」,並不姓「劉」。

西晉的奠基者是司馬懿,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就已經嶄露頭角,但在曹芳繼位後,被另一位權臣曹爽逼得無路可走,不得不稱病多年,在危局之下,司馬懿突然冒險發動「高平陵之變」,因此得以把控曹魏政權。

換句話說,雖然都是謀朝篡位,但曹操的天下,是「打」出來的;而司馬懿的天下,是靠冒險「偷襲」來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是一種政治進攻;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是一種防守,或者說是隱忍多年後的自我保護。

第二,曹操以「丞相」的身份征戰多年,從未想過要稱帝,他甚至始終以「漢臣」自居。而作為西晉的另一個奠基人的司馬昭,其實早有稱帝之心,只可惜未能如願。所以,論野心,曹操其實更純粹。

第三,漢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並非曹操所立,曹操最多只是廢了漢獻帝劉協的皇后,安排自己的女兒為後,不管篡位與否,曹操父子一直保證了漢獻帝劉協的生命安全。而曹魏最後三位皇帝境遇就完全不同了。曹魏的第三位皇帝曹芳被司馬師所廢,第四位皇帝曹髦被司馬昭的人公然弒殺,而後,在司馬昭的同意下,立曹奐為傀儡皇帝。因此,和司馬家族相比,曹氏家族對前朝皇帝,還是略微尊重一些的。

司馬炎篡位,從源頭上看,還要從他的祖父司馬懿說起。司馬家族是當世名門,幾代人都是漢朝臣子。建安六年,司馬懿到朝中任職,察覺到東漢政權被曹操所把控,司馬懿因此稱病不願為官。直到曹操自稱丞相,聽聞司馬懿才能卓絕,逼司馬懿入朝為官,否則將殺掉司馬懿,司馬懿才不得已而為曹氏效力。

這裡可以看出,第一,司馬懿本是個忠於漢室之臣,不願與奸臣為伍。第二,司馬懿才華卓絕,得到了曹操的重視。第三,論資歷,司馬懿是曹魏的元老。

司馬懿在曹丕時代,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政治上,為曹丕改革弊政、培養人才方面,做出過卓越貢獻。在軍事上,司馬懿幫曹魏對抗吳、蜀兩國,特別是在曹叡時期,諸葛亮接連北伐,司馬懿多次率軍和諸葛亮周旋,直到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

曹叡去世前,以曹爽、司馬懿二人為托孤重臣,輔佐曹芳繼位。因曹爽處處相逼,司馬懿一退再退,最終不得不稱病10年,瞅準時機,突然發動「高平陵之變」。這場政變,是司馬懿壓抑多年後的政治豪賭。

其實當時曹爽有天子在手,又有兵馬可以指揮,完全可以和司馬懿一搏,但因曹爽目光短淺,最終向司馬懿低頭,司馬懿因此得以誅殺曹爽,控制朝堂。

司馬懿73歲去世,他的長子司馬師接替父親,掌控了曹魏的軍政大權,廢黜曹芳,立曹髦為帝,廣泛培養心腹之臣。兩年後,司馬師去世,因為司馬師無子,其弟弟司馬昭繼承了曹魏的實權。司馬昭是一位大野心家,他當權10年,為了鞏固司馬家族的長久地位,他做了兩件大事。第一,廣泛清除異己,對於忠於曹魏的臣子,一律根除,甚至連曹魏第四代帝王曹髦都被公然弒殺。第二,司馬昭為了樹立威信,在公元263年派兵滅掉了蜀國,俘虜了蜀後主劉禪,開啟了一統三國的序幕。

司馬昭早有稱帝之心,公元264年,司馬昭被封為晉王,拜相國,加九錫。只可惜,他沒有做成皇帝,因為第二年司馬昭病逝。

司馬昭的帝王心願沒有達成,他的兒子司馬炎幫父親完成了心願。司馬炎繼承父親的權力之後,曹魏皇帝已經形同傀儡,於是,曹魏皇帝退場,司馬炎登上帝王寶座,同時,東吳被滅,三國歸晉。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從東漢末年三足鼎立,到晉朝一統,近百年的亂世達成短暫的統一。司馬三代人的努力,給天下究竟帶來了什麼呢?其實,三國歸晉後,有四點重要的歷史意義:

其一,太康之治,百姓終於有了喘息之機。

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開始,天下三分,華夏大地長達近百年戰火不斷,最終受苦的還是天下百姓。戰亂年代,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生產力逐年下降。司馬炎篡位之後,天下得到了10年的太平,這10年,終於給了老百姓喘息之機。

其二,泰始律法,中華第一部儒家法典。

為了提高法制,司馬炎頒布的《泰始律》,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部儒家法典,在西晉之後,這部法典被後世一直沿用和改編,對亂世百姓來說,終於可以「有法可依」,歷史意義重大。

其三,門閥士族政治,影響800多年。

為了選拔人才,曹丕當年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度,這種制度在司馬炎的治理下得到了改進和加強,從此門閥士族不僅享有做官的特權,甚至在經濟上也享有賦稅的豁免權。久而久之,門閥士族成為朝堂上最普遍的政治勢力。這種制度被兩晉、南北朝所延續,隋唐時期雖然已有科舉制度,但門閥士族的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雖然這種制度有諸多弊端,但卻影響了封建社會800多年。

其四,促進多民族融合。

「五胡亂華」已經成為西晉的諸多標籤之一,西晉存在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西北的少數民族內遷,造成了中原大地諸多社會矛盾,甚至引發戰爭。但不可否認,從歷史和民族角度來說,對民族大融合有著積極意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