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夷陵之戰。
公元221年,劉備挑起了一場戰爭,戰爭持續了一年之久,劉備發起這次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佔領江東,還有就是為了給死去的結義兄弟關羽張飛報仇,這場戰爭後來被稱作夷陵之戰。
一、夷陵之戰,指揮失誤,終至大敗
作為蜀漢政權的一把手,打仗這個事劉備還是事前問過國內的各個部下們的意見,這個時候諸葛亮、趙雲等人大部分認為,應該在曹操內部有問題之際,派出軍隊攻打曹操陣營,一旦成功,另外的孫權陣營就會直接投降。
於是劉備不僅這次出兵了而且還是自己親自帶兵而上,劉備這次有點輕敵,也許是他故意想顯擺下自己的能力,這次不僅沒有帶上諸葛亮、趙雲等人。就連魏延、馬超也沒讓出戰迎敵。
兵法有雲,驕兵必敗,劉備也不例外。但凡有輕敵之意的軍隊就沒有打贏過的。劉備讓諸葛亮和劉禪一起在老家守著,自己就這麼帶著將士們出來了。
另一方面他把馬超等人也派出去抵抗曹軍了。本來趙雲戰場能力也是很強的,卻被劉備派去搞後勤管理糧草了。這樣就剩下一些不那麼強悍的將士在劉備身邊。
劉備身邊還有一員猛將,不過年齡已經七十多了,那就是老將黃忠。讓一個七十多的老人當主力恐怕有點不合適,還有就是南蠻的一位首領,叫做沙摩柯,戰鬥力還可以,剩下就是劉備警衛團的一員大將,叫陳到,一共就這麼多人才在劉備身邊。
諸葛亮不在身邊當軍師,劉備就用了黃權、程畿、馬良作為軍事,真可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劉備就是這麼想的,就這樣劉備帶著五萬兵馬出發了。
整體來說劉備的這團隊戰鬥力只能說是中等水平。看下當時東吳的出戰人員,孫權、陸遜、孫桓、朱然、潘璋、徐盛等都是東吳上等人才。
帶著隊伍劉備朝東吳而去,開局劉備打的還算不錯,接連勝利。後來劉備大大意了,竟然把軍營弄在了山林之中,給東吳看到了,一把火燒了劉備的大營。就這樣不懂軍事的劉備在夷陵被燒了大營。
這一戰敗了之後,劉備是一退再退,從夷陵撤退到了永安便不再退。劉備決定在這等兩個人,一個是敵人孫權,另外一個就是諸葛亮。等孫權是為了趁此機會和孫權談和結盟。
等諸葛亮來是因為此次出兵折損不少兵馬,那可都是人家諸葛亮辛苦經營多年養起來的兵馬,給劉備這麼一下幾乎玩得差不多了。可以說是全軍覆沒,在劉備看來這是十分心疼和致命的。後來沒多久劉備便病故白帝城,此次失敗直接造成 了後來的內部矛盾激化乃至有人叛變的行為。
劉備帶上諸葛亮打夷陵,即使打不過陸遜,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二、如果劉備夷陵之戰帶上諸葛亮、趙雲等人,劉備夷陵之戰還會失敗麼?
當初劉備選擇率軍東行時候,諸葛亮、趙雲等人是不支持的,劉備不聽勸阻,一意孤行,打算一戰為兩個兄弟報仇。同時也想證明下自己的能力,讓孫權知道劉備的厲害,於是才有了後面的東征之行。
諸葛亮此次並沒有像以往一樣追隨劉備一起出發,派出一小弟馬良去替自己輔助劉備,出發之前,諸葛亮只是對馬良進行了戰前囑咐,自己卻留在了成都坐鎮。
假如去的不是馬良,是諸葛亮,劉備大隊人馬選擇在夷陵山林中建立大營,諸葛亮會不會阻止呢,會,肯定會,諸葛亮平常就善於用火攻計策,肯定知道這樣的環境和天氣,非常適合火攻。所以說假如諸葛亮在的話肯定不會在林中安營,也就避免了後面的火燒滅頂的情況。
假如不中孫權的火燒之苦,劉備大軍實力就可以得到保留,按照前面的戰況來看,也許劉備真的能打勝這一仗,所以說打仗將領統帥是關鍵,不會指揮給你再強壯的戰士也是沒用。
夷陵之戰的失敗可以說完全就是劉備這個三軍統帥指揮失誤造成的,劉備放棄了水路,只選擇路上作戰,大大降低了軍隊的戰鬥能力。所以如果長期作戰,估計還是東吳勝的概率大點畢竟人家在自己地盤,後勤有保障。
結語:諸葛亮估計會派人出去罵戰,和後面諸葛亮攻打曹操陣營時候一樣,諸葛亮在夷陵做軍事的話,會派出自己的手下去罵孫權陣營的大將或者孫權。估計這樣的方法對孫權一方來說作用不大。
其實就是就算諸葛亮在場頂多不會犯劉備那樣的低級錯誤,不至於全軍覆沒,能為日後保存實力,但是要想打贏東吳,估計也是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