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三大戰役,官渡之戰曹操統一了北方,赤壁之戰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第三個是猇亭之戰,確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我敢打賭,你不認識猇這個字,其實不單是你,很多人都不認識,所以聰明又貼心的歷史學家們,把這場戰役爭稱為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如果你也沒聽過的話,那麼火燒連營聽說過嗎?白帝城托孤、白衣陸遜聽過沒?
眾所周知,劉關張桃園結義,兄弟三人情比金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在關羽被害後,劉備忍住巨大的傷痛,在成都稱帝, 以漢室宗親的身份重新建立漢朝,繼續東漢大統,年號「章武」。
大概又過了一年半,劉備開始討伐東吳,兵力五萬, 其中漢兵4萬,土著1萬。與其說這次出兵為兄弟報仇,倒不如說荊州才是真正的目的。
區區五萬就敢討伐東吳,劉備是真的飄了?也不全是,畢竟在三國裡面,劉備一直都是在東征西戰,自認為戰鬥經驗豐富,而此時的東吳,周瑜、魯肅早就不在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吳下阿蒙也剛剛去世,在劉玄德看來,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啊。
可惜他太低估了江南世族的力量了,這次面對的是江南陸家的獨苗白衣陸遜。
三國裡面,陸遜是個空降兵,怎麼說了,以前沒出現過,忽然就官拜大都督了。
首先聲明一點,陸遜和孫尚香不是青梅竹馬,有人說遜字不就是追孫嗎?那是你不知道陸遜的原名叫啥,陸遜原名陸議,後來生了兒子叫陸抗,這就不是抗議嗎?孩子的生母叫陸孫氏,但是不是孫尚香而是她侄女。
所以陸遜與孫尚香不但不是青梅竹馬,恰恰相反,陸家和孫家是世仇。漢末陸家最有名的名士是陸康,結果被小霸王孫策把全家都殺掉。孫策是孫尚香的哥哥,陸遜是陸康的從孫,這就是世仇好不好?
結果劉備七百里連營被陸遜一把火搞定,蜀軍「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屍骸塞江而下」。而這場夷陵之戰也成為積極主動防禦的代表戰役。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可是為什麼這次討伐東吳,明眼人都能看明白勝算並不大,神機妙算如孔明,卻不加勸阻呢?
反倒是趙雲勸阻劉備保存實力對付魏國,劉備不予理睬,且不重用趙雲。這裡要說一句,三國誌裡,漢國沒有什麼五虎上將,趙雲更不是上將,地位沒有那麼高。
那麼孔明是什麼態度呢,實際上他反思過,但是卻沒有勸阻,原因是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他並不是如三國中所說的那樣,深得劉備的信任,實際上劉備稱帝后,和以往的皇帝一樣,對功臣都有戒心,此時的諸葛亮身兼丞相與司隸校尉於一身,就等於又是總理,又是紀委書記,權力很大,劉備不得不防,且他以往倚重的法正、龐統等謀士參謀都已去世,沒有人能敵得過孔明啊。這在後面白帝托孤時,也有體現,據說當時帳內已經埋伏好刀斧手,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我兒子劉禪不會治理國家,你可以取而代之。這本身就是陷阱好吧,如果稍有不慎,先把你拿下。所以孔明怎麼說的,「陛下,臣怎敢不盡力」。
另一個關鍵原因還是諸葛亮的政治立場,在《隆中對》中,諸葛亮明確提出了「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的方針。所以他是蜀漢陣營裡的親吳派,再加上他的兄長諸葛瑾又是東吳大將軍,吳蜀聯盟被孫權單方面撕毀,諸葛亮也好尷尬的有沒有。
所以,即便知道這戰不好打,諸葛亮也沒有勸阻劉備,反而還盡表忠心,稱必為陛下守好西川,你就放心地去吧。倒是可憐了,趙雲忠言逆耳,最終也沒有啥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