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的英雄官二代曹爽為什麼下場那麼慘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馬背上的英雄官二代曹爽為什麼下場那麼慘

三國,特別是三國中的有名故事,幾乎家喻戶曉。連七歲孩童都能說出一二,如桃園三結義,亦或者是諸葛亮赤壁之戰。那時的振奮人心,那時的情緒激昂,久久不能平復的熱血情懷。  

亂世出豪傑,歷史上從來不匱乏英雄的存在,但在三國鼎立時,卻是盛產英雄的時代。不光文臣,更多武將,基本上是到達了歷史的鼎盛時期,無以比擬的輝煌。

最著名的咱們今天暫且不論,我們今天來談談馬背上的英雄,政治上的蠢材,三國曹爽。

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陌生的很,我也一樣,三國中關於他的資料真心不多,在查閱了許多資料後,直到現在我才有一絲絲的勇氣,終於提筆,生怕帶入個人情感,將人物形象歪曲理解,下面且聽我說說這個人。

他出生的背景是三國的魏國,他的父親同曹丕是同輩的人物,他便是同曹丕之子曹睿同輩份的人物。他性格如莽夫,容易激動,喜惡性於色,不善於隱藏自己的情緒,有時又太過嬌縱,放浪,希望人人聽從於他,喜歡被表揚被奉承,討厭批評。他文功很差,詩詞歌賦完全絕緣,但武功卻不弱,也許是出生在武將世家,若純論武力指數,在魏國中也能排上名號的,但行軍打仗,靠得不光是孔武有力,更多的是兵法是佈陣,是謀略,這點是曹爽最為欠缺的。

同樣的也是政治上的不敏銳,甚至是愚蠢,導致了他最終被司馬懿誅殺,可歎其父曹真的英明最終卻毀於曹爽之手,並兼帶著將魏國也拉入過去時。 

曹爽伐蜀

歷史上魏國與蜀國的戰役有很多次,著名的有諸葛亮當說客,聯合蜀國和吳國,共同抵禦著魏國的進攻,那便是史冊上名流千古、被後人所津津樂道的草船借箭。最不有名的估計要數三國曹爽伐蜀了吧。 

為何,曹爽伐蜀如此默默無名呢?沒有排入歷史文獻中也就罷了,甚至很多人都壓根沒聽過曹爽伐蜀國,統一問道,曹爽,何人也?他什麼時候攻打國蜀國?為何要攻打蜀國?最後是贏了還是輸了?

先來說說,曹爽伐蜀的歷史背景,這場戰爭發生在公元244年,這個年份如果你有熟讀或者看過三國演義,就很能明白為什麼曹爽伐蜀這麼默默無名,因為當時諸葛亮已死去十年有餘,更不談蜀國主公早已換成扶不起的阿斗了,五虎將也早已風輕雲淡,灰飛煙滅了。缺少了靈魂人物的蜀國,只是一味的守著自己的老地,再也沒有力量去肆意拓展自己的疆土了,這種條件下,曹爽攻蜀當然搬不上大檯面了。

那麼他攻蜀是為了什麼?為了開拓魏國的疆土嗎,這只是其一,其二是什麼,是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他想通過攻敗蜀國來獲得軍功和赫赫的名聲,以用來跟司馬懿爭權,這個目的更勝於開疆拓土的目的。

可惜,這場本應該是穩贏不輸的仗生生給曹爽打敗了,為何呢,內外的不統一,司馬懿的強烈反對,從中破壞,曹爽的有勇無謀,這些都注定了這是一場敗局。 

曹爽怎麼死的

亂世英雄,結局不外乎兩種,成王敗寇,勝者,站在權利的頂點俯瞰眾生,敗者,幸運者能逃過一劫,或被流放,或被幽禁終身,如眾阿哥爭寵;不幸者只能感歎十八年後再是一條好漢,勿忘雪恥。 

將大環境移到亂世三國,一樣適用。曹丕與曹植,曹爽與司馬懿均是鮮活的例子,前者是相煎何太急,後者則是輕信誤了卿卿的小命。

曹丕和曹植的故事,這裡不再贅述,正史野史,電影電視均描繪的太多,其中因果相信大家都是一清二楚的。下面主要說一下曹爽與司馬懿這對死敵。

曹爽雖冠以曹姓,然他跟曹操、曹丕、曹植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只是那時其祖父為成就魏國大業誓死追隨曹操,卻也真的是死了,從其父曹真後曹操親賜曹姓,而其父曹真之才幹令曹操佩服和倚重,才有了後世曹爽的顯赫身世。

司馬懿單看姓氏司馬,便是於曹家無任何關係的,只是他是曹操乃至曹睿曹家三代的重要謀臣,為魏國的開疆拓土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不可替代之影響力,後世來看確實一代偉大的政治家。

在曹睿在世之時,曹爽與司馬懿雖話不投機,但仍是盡心輔助曹睿,明面上並未存在深仇大恨,暗地裡的小打小鬧卻小打小鬧不斷,互為爭寵。

於是,才有了曹睿身死托孤,兩位輔臣相鬥相爭,因曹爽的智謀不及司馬懿,最後誤了曹爽一族性命,斷送了魏國的大好前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