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如果不英年早逝,估計曹操能統一全國。因為孫策如不早逝,以他的爆炭脾氣,很有可能得罪整個江南士族,那樣,江東內部很有可能亂成一鍋粥,別說擴張勢力版圖了,僅內部矛盾就可以把整個東吳消耗完了。如果東吳完了,劉備沒有聯合對手, 也會成為曹操的口中食,手下將,聽命於曹操。
我們知道孫策之所以早逝,是被許貢兒子的門客刺殺,刺客之所以刺殺孫策,是因為孫策得罪了除淮泗一脈的以外的其他士族的利益, 如果不是孫策死後,孫權重用其他士族子弟如周瑜魯肅等人,江東早就成了一盤散沙,哪裡還會有實力去聯劉抗曹!孫策也有有自知之明,臨死之前他曾經拉著孫權的手說:
「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
孫策是個衝鋒陷陣的猛將,所到之處銳不可當,這是值得肯定的一點,但他脾氣暴躁,有勇無謀,當年曹操欲攻孫策,曹操的謀士參謀孫家勸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這是典型的只顧眼前,不顧身後,做事僅憑血氣之勇,很容易後院失火的。
若孫策不死,只會武力鎮壓,不會懷柔,不會利導,那樣就會處外樹敵,置東吳於群敵環伺之中,而江東內部仕族力量也四分五裂,支持孫策的力量卻不多,這樣的東吳,豈能有餘力去對付曹操或劉備?而且四分五裂的動物也不值得劉備屈尊前去求聯盟!
與孫策的冒進相比,孫權所採用的安撫江士族的政策才是正確的,沒有孫權的安撫,江東動盪不安,後院不穩,時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也就沒有機會去成就三國鼎立的局勢,因而,對於孫權,歷史上許多人都非常推崇,特別是宋朝,無論是蘇軾還是辛棄疾,在提到孫權的時候都是非常羨慕的,如蘇軾曾說''親射虎看孫郎」,辛棄疾更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孫權的成就更在孫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