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不乏一些權勢滔天、手握朝中大權的權臣。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在三國時期,提到著名的權臣,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董卓、曹操、司馬懿等人。其中,就董卓來說,在東漢末年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劉協),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從而權傾朝野。在董卓之後,曹操這位權臣,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在曹魏建立後,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篡奪了曹魏大權。在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廢黜了曹芳這位皇帝,司馬昭的手下則弒殺掉曹髦這位皇帝。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本文所要說的東吳,也有一位可以和董卓、曹操、司馬懿家族相提並論的權臣,這就是孫綝。在孫權死後,孫綝消滅了反對他的大司馬滕胤、驃騎將軍呂據,進而升為大將軍,封永寧侯,還廢黜孫亮,改立琅琊王孫休為帝,可以說是東吳歷史上權力最大,也是最狂妄的權臣了。
一
首先,孫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三國時期孫吳宗室、權臣,昭義中郎將孫靜曾孫、定武中郎將孫暠之孫、安民都尉孫綽之子。公元252年夏,農曆四月,71歲的孫權病重,太子孫亮年僅10歲,他急忙令左右召集他所信任的臣子前來,囑托後事。這其中包括:大將軍諸葛恪、中書令孫弘、會稽太守滕胤、蕩魏將軍呂據、宗親侍中孫峻,有文有武。其中,就宗親侍中孫峻,就是孫綝的堂兄。
孫峻掌權期間,曾除掉了孫權指定的托孤大臣諸葛恪,從而權傾朝野。太平元年(256年),孫峻在征伐魏國時因病去世,時年38歲,將後事托付給了堂弟孫綝。在此基礎上,東吳皇帝孫亮任命孫綝為侍中兼武衛將軍,受命代理主持朝政,接替孫峻掌控了東吳的大權。當然,對於孫綝來說,其執掌大權,也遭到了不少吳國重臣的反對。比如大司馬滕胤、驃騎將軍呂據,就希望限制孫綝的權力,從而維護東吳朝廷的穩定。
二
在一番較量之後,孫綝消滅了反對他的大司馬滕胤、驃騎將軍呂據,進而升為大將軍,封永寧侯。在此基礎上,孫綝篡奪了東吳的大權,逐漸囂張跋扈起來。並且,孫綝之後的種種行為,也讓他在東吳上下失去了人心。太平二年(257年),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因反對司馬昭篡權,在壽春舉兵叛變,又殺揚州刺史樂綝,派吳綱領兒子諸葛靚和牙門子弟到東吳請降,要求派援兵相助。東吳於是任命朱異為假節大都督,率領三萬人屯居安豐。曹魏兗州刺史州泰率軍與朱異交戰,朱異大敗,死傷二千人。
在此之後,孫綝不僅沒有成功拯救諸葛誕,還因為朱異頂撞自己,所以將吳國的重要將領朱異殺死,因此一時之間朝野對他都憤恨不已。孫綝從前線返回建業後,原本年幼的皇帝孫亮已經開始親政,且派人問責孫綝救援不成而誅殺大將之過。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意味著孫亮不願意當一個類似於漢獻帝劉協的傀儡皇帝,希望借此從孫綝手中收回權力。
三
面對初露鋒芒的孫亮,孫綝害怕會對自己不利,選擇稱病不上朝,並且,孫綝命令其弟威遠將軍孫據負責宿衛宮禁蒼龍門,弟武衛將軍孫恩、偏將軍孫干、長水校尉孫闓分別駐守各個營地,想要以此來控制朝廷,從而達到自保的目標。對此,在筆者看來,孫綝兄弟無疑執掌了東吳的禁軍,這和曹爽曾經的情況比較類似。在高平陵之變前,曹爽也曾執掌了曹魏都城的禁軍。不過,禁軍在手,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太平三年(258年),孫亮與孫綝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了。
在孫亮已經謀劃要剷除自己的背景下,孫綝決定先發之人,他舉兵包圍皇宮,命令光祿勳盂宗到宗廟祭祀先帝,召集群臣宣佈廢掉孫亮,群臣十分震驚,無人敢違抗孫綝的命令。在廢黜孫亮這位皇帝後,典軍施正勸孫綝立孫權六子琅邪王孫休為皇帝,孫綝這位權臣表示同意,孫休得以即位,成為東吳第三位皇帝。
四
最後,孫休登上帝位後,深知孫綝權傾朝野,尾大不掉,因此對他時刻提防小心。當然,為了打消孫綝的疑慮,促使對方逐漸麻痺大意,孫休這位皇帝表面上繼續加封孫綝的官職,比如加孫綝為丞相,領荊州牧。在表面上恩寵孫綝的背景下,孫休秘密詢問張布解決的辦法,張布和丁奉商議後決定在臘祭之日設宴來謀殺孫綝。永安元年十二月(公元259年1月),吳國權臣孫綝被孫休定計捕殺,年僅二十八歲。他死後,孫休將其與孫峻從族譜上除名,改稱故峻、故綝。在除掉孫綝這位權臣之後,孫休又下詔說:「諸葛恪、滕胤與呂據原來是無罪,而是受到孫峻與孫綝兄弟所殘害,我為此感到痛心,希望都能為他們改葬,並加以祭祀。因為他們而牽連被流放者,都可以回來。」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孫休這一手段,不僅解決了孫綝這位權臣,更安撫了東吳的其他大臣,從而維護了東吳的內部穩定。總的來說,在孫權去世後,孫峻、孫綝這兩位大臣權傾朝野,引發了東吳大臣之間的自相殘殺,還廢黜了孫權托孤的皇帝孫亮。而這,自然對東吳的國力有所損耗。不過,伴隨著孫休這位皇帝的即位,東吳衰落的趨勢有所扭轉,否則東吳的滅亡時間將明顯提前。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