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何連殺三位重臣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何連殺三位重臣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劉禪殺重臣,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其實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劉禪!在大家的印象中,劉禪是一個非常懦弱的小皇帝,沒啥能耐,以至於最後落得了亡國的下場,還出現了樂不思蜀的醜聞,令人恥笑千年。然而在這些固定印象之外,大家恐怕不知道,劉禪在位時間可是長達41年,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位時間長的皇帝。他也是三國君主中,最穩定的皇帝,他在任期間,國家可比曹魏和東吳穩定多了,鮮少叛亂。從種種事跡來看,劉禪的真實表現和我們的固有印象完全不同。

諸葛亮去世前後,被劉備下令處死的3位朝廷重臣,分別是劉琰、李邈、楊儀,其中楊儀有自知之明,知道劉禪有想殺他的想法了,自己就自殺掉,省去了劉禪的動手步驟。至於劉禪為何要處死這3位重臣,實際上這就是劉禪的聰明之處了,劉禪可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小綿羊,人家是皇帝,殺伐果斷,雖然整體上不如劉備,但是經過劉備和諸葛亮的調教,劉禪本身也不是啥善茬!

劉琰

劉琰這個人,基本上可以算是劉禪的「皇叔」了,他和劉備很早就相識了,在蜀漢的地位非常高。當劉備還在豫州時,就已經徵召劉琰為從事了。由於劉琰這個人和劉備同宗同姓,且善於交談,所以劉備經常帶著劉琰參與各種應酬交際,可以說劉琰在劉備集團的資格非常老,且深受劉備信任。由於劉琰屬於劉備集團的元老人物,且又是劉禪的叔叔輩人物,所以劉禪最開始對劉琰其實是非常尊重的,封劉琰為都鄉侯,之後又屢次給劉琰陞官,最終升到了車騎將軍的職位。

按理說劉琰地位這麼高,劉禪需要他的支持,應該和他關係不錯,為何劉禪會選擇殺掉劉琰呢?實際上這件事情說起來完全是劉琰的問題,怪不了人家劉禪。

《三國誌》: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賀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經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與後主有私,呼卒五百撾胡,至於以履搏面,而後棄遣。胡具以告言琰,琰坐下獄。有司議曰:「卒非撾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琰竟棄市。自是大臣妻母朝慶遂絕。

從三國誌的記載來看,劉琰和劉禪的仇怨都是因劉琰的妻子胡氏而起。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正月,劉琰的夫人胡氏進宮向太后祝賀新春,太后專門下令留下胡氏陪伴。這其實是一件比較正常的事情,因為自劉備死後,太后寡居宮中,十分孤獨,而劉琰的夫人胡氏很可能與太后是認識的,兩人聊得來,也就多相處一段時間了,這本身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是太后親自下令劉琰妻子留下的。

可是劉琰這邊卻不依不饒,他認為妻子胡氏在宮中呆了一個月,肯定和劉禪有染,畢竟宮中就只有這麼一個男人,於是逼問胡氏。子虛烏有的事情,胡氏哪裡敢承認呢,又不甘心被劉琰侮辱拋棄,於是直接把劉琰這事給捅出來了,這一下劉琰可就倒了大霉了。你竟然敢懷疑皇帝和你的老婆有染,你這不是侮辱劉禪嗎?劉禪脾氣再好,那也不能讓你這麼侮辱吧?而且劉禪年紀多大,胡氏年紀多大,劉禪要啥樣的美女沒有?何必跟大臣的妻子胡搞?劉琰此舉簡直就是在侮辱劉禪的品味。

你說這種事情,你私下裡瞎想想沒人管得了你,可是現在這事被胡氏給捅出來了,那不就是逼著劉禪自證清白?劉禪不殺你,那不就是心中有愧嗎?最終,劉琰被判在鬧事中執行了死刑,而自此以後,大臣的妻子母親入朝慶賀的習慣也被取消了。事情的最終結果是劉禪以雷霆手段判了劉琰死罪,還了自己一個清白,維護了劉家的權威。從劉禪的處理方式來看,他絕對不是大家想像的一樣,是一朵白蓮花,人家也是有脾氣的,有威嚴的。

看完了劉琰的最終結局,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大家最關心的事情,看看劉禪和胡氏倆人究竟有沒有事情?

一、太后的命令

從三國誌的記載來看,胡氏之所以留在宮中,完全是因為太后特意下令。所以說,劉禪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胡氏會留在宮中,胡氏很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太后在一起的,女人嘛,在一起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劉禪膽子再大,也不敢去太后宮中拿人吧?太后也不是吃素的,如果劉禪真有小動作,估計是瞞不過太后的。而從眾人的反應來看,很明顯,這事發生的幾率極小。

二、諸葛亮還活著

胡氏留宿宮中之時,諸葛亮還活著,而諸葛亮本人,對劉禪的教育和管教是極為嚴格的,此時的劉禪根本不敢有絲毫鬆懈,哪裡敢去觸碰大臣的妻子?而且據史書記載,劉禪身邊有很多諸葛亮的人,他們負責呆在劉禪身邊,提醒警示劉禪,可以說,劉禪的一舉一度諸葛亮都是知道的,所以說,劉禪和胡氏之間根本不可能有事。

綜合以上兩點來看,胡氏和劉禪之間應該是沒事的,劉琰完全是在誹謗劉禪,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何劉禪處死劉琰時,諸葛亮並沒有出手阻攔,這咋攔?換成諸葛亮,估計也會弄死劉琰,太沒眼力見了,瞎搞!

李邈

李邈原本是劉璋手下牛鞞長,劉備入主益州後,李邈投降,被劉備任命為了益州從事。之後李邈又多次陞官,成為了丞相參軍、安漢將軍。原本李邈和諸葛亮關係還是不錯的,不過在馬謖一事上,兩人產生了矛盾。街亭之戰,因為馬謖不聽調度,被魏軍擊敗,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功盡棄,所以諸葛亮想要誅殺馬謖,以儆傚尤。李邈為馬謖求情,結果遭到了諸葛亮的拒絕,還被諸葛亮給遣回了蜀地,估計也是自此以後,李邈埋下了對諸葛亮仇恨的種子。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蜀漢失色,眾人哀悼,劉禪更是穿著白色衣服為諸葛亮舉行哀悼儀式,而就在這種時候,李邈不合時宜的提出了奏疏。

《華陽國志》:十二年,亮卒,後主素服發哀三日。邈上書曰:「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歿,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後主怒,下獄誅之。

諸葛亮於蜀漢有大功,深得蜀漢人心,結果人家還在辦葬禮,李邈就上書誹謗諸葛亮,說諸葛亮是弄國的權臣,希望劉禪處理諸葛亮,這讓劉禪非常憤怒。雖說諸葛亮在世時,對劉禪非常嚴格,但那都是為了蜀漢的前途著想啊,如果諸葛亮真想要篡奪蜀漢,那不是分分鐘的事情,可是人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貢獻了一生的力量。這種忠臣怎能容忍別人褻瀆?而且還是在葬禮期間!李邈此言,其心可誅!

當時的劉禪,對諸葛亮還是非常有感情的,對諸葛亮這個相父還是非常尊敬的,哪能容忍別人如此污蔑?而且當時的朝堂,劉禪其實還沒有完全掌控權力,諸葛亮經營蜀漢這麼多年,留下了大量的心腹,如果不嚴肅處理李邈,這些人會怎麼想?一旦諸葛亮有罪的這種風聲放出去了,那些手握重權之人,可是能夠威脅到劉禪的。所以說,從劉禪處死李邈的做法來看,劉禪這個人還是非常看得清局勢的,做起事情來,還是非常高明的。

楊儀

楊儀之死,估計很多人都是比較瞭解了。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在臨死之際,將兵權交給了楊儀,命令楊儀統軍回蜀,而並沒有將兵權交給魏延,實際上就是擔心魏延一心北伐,並非司馬懿的對手。且不說諸葛亮的這個擔心正不正確,就諸葛亮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把魏延給坑慘了。他明知楊儀和魏延二人不和,是死對頭,還把大軍交給楊儀,這不是逼著魏延有所行動嗎?最終魏延起兵進攻楊儀,被楊儀誅殺。而楊儀領軍回到成都後,原以為會受到重用,接替諸葛亮的位置,結果事情出乎意料。

楊儀回到成都後,劉禪雖然對他安撫有加,但是並沒有把諸葛亮的權位交給楊儀,而是給了蔣琬。這讓楊儀非常憤怒,經常私下裡抱怨,結果他抱怨的事情又被費禕捅到了劉備那邊,最終楊儀被廢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

《三國誌》:而亮平生密指,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琬,琬遂為尚書令、益州刺史。儀至,拜為中軍師,無所統領,從容而已。

其實從諸葛亮對劉禪的建議和費禕給劉禪打的小報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比較好玩的事情,那就是這些人都並不是我們表面上看得那麼偉光正,他們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楊儀自己嘴巴臭,亂說話。當他被劉禪宣佈流放後,他並沒有接受教訓,仍然上書誹謗,言辭激烈,最終惹怒了劉禪,被下令捉拿,而楊儀也自知無路可逃,最終選擇了自盡。

在處理楊儀這件事情上,劉禪其實做得還算是不錯了,楊儀說的那些話,本身就已經是死罪了,但劉禪最終還是饒了楊儀一命,也算是劉禪的仁慈。只不過楊儀不知進退,仍然上書誹謗,最終獲罪自殺,這可完全怪不得劉禪了。

結語

綜合劉禪連殺3位重臣的事情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真實的劉禪,這才是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之人,而並非我們的固有印象——扶不起的阿斗。劉禪殺劉琰,是對自己權利和威嚴的維護,殺李邈是對諸葛亮的維護、對自身權利的維護,殺楊儀則是因為楊儀這人嘴太臭,誹謗當朝重臣蔣琬,劉禪出於對蔣琬的安撫,必定是需要處理楊儀的。

可以說,劉禪的能力確實不如他的父親劉備,但他本身能力也算不上非常差,不至於像大家說的那樣,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就劉禪的表現來看,人家也是非常有政治手段、殺伐果斷的有為之君的,只不過他的能力不足以使得蜀漢問鼎天下,他只能做一個太平年代的守成之君而已。話說回來,就蜀漢當時的局勢來看,又有誰能夠保證它不滅亡呢?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誌》《華陽國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