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其人、其史、其文名垂千古,受人敬之。然而,曹操還有另外一面,這就是曹操不招人待見,倍受後世詬病,稱其為奸賊,其原因之一大概就是他草菅人命,殺人如麻。
曹操
曹操是寧可讓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所以,曹公殺人,抓住一個把柄,找一雙小鞋就是殺無赦,其實根本不需要什麼理由。如果非要找一個理由,那就是:順曹者昌,逆操者亡。這八個字用在有些人身上還不大合適呢。
曹公大帳中有一名歌女,聲音特別清脆高亢,但是脾氣卻特別壞。曹操想殺掉他卻又愛惜他的才能,想不殺卻又不能忍受。於是便選了一百人一起練歌。不久,果然有一人的歌聲比得上她,於是就殺掉了那位性情惡劣的歌女。僅僅因為脾氣壞,就把人殺掉,視生命如草芥,這是亂殺!
有一次,曹操準備接見匈奴使者,自認為相貌醜陋,不足以震懾邊遠之國,便讓崔琰來代替,自己則握著刀站在床榻旁。此崔琰山東人,身材高大,眉目疏朗,聲音洪亮,鬍鬚長四尺,長得特別有威嚴,朝廷的官員都很敬仰他,曹操也對他有些敬畏。接見結束之後,曹操派密探去問匈奴使者:「魏王怎麼樣?」匈奴使者回答說:「魏王儀容高雅非同尋常,但是床榻旁握刀的人,這才是真英雄啊。」
曹操聽了這句話,馬上派人追殺掉這位使者。兩國交戰,不斬使者。山賊草寇尚循此規,一國之王,曹操竟然這麼不講究,不地道,這是不太光明的謀殺!
曹操
匈奴使者的由衷贊語不僅使自己丟了性命,還殃及到崔琰。
這個崔琰是一心向曹,忠誠為操謀劃之重臣,政績赫赫,錯誤寥寥,在日後卻被曹公捕風捉影地以莫須有的罪名而賜死。《三國誌·崔琰傳》記載:「崔琰之死最被人痛惜,至今還為他感到冤屈。」這是典型的冤殺!其實,以有尊嚴的賜死,己經說明了此地確確實實無銀焉!為什麼賜死崔琰?想必與崔琰做曹公替身有關。曹操怎麼能容許別人與他日月同輝?
崔琰含冤而死,那個以「奉天子以令不臣」和「修耕植,蓄軍資」以及「善用賢才」三條國策助曹操功成大業的毛階當然不悅,所謂兔死狐悲也。又有人進讒言陷害毛玠,曹操不分青紅皂白將毛玠下獄。後經桓階、和洽進言營救,毛玠方被免職廢黜,屈死家中。
嗚呼!毛玠,一代廉臣,雄才大策,堪比諸葛孔明,妙策明舉助曹操一統北方列強三國,反受獄苦,過河拆橋,兔死狗烹,令人心寒!
由此可見,曹操的心地也有並不那麼光明且有些狹隘、陰暗、卑鄙的一面。
曹操
在崔琰被賜死之前,崔琰的侄女、曹植的媳婦崔氏出身高貴富裕之家,自持嬌寵衣著錦繡,風采楚楚動人。忽一日,被曹操看見了,僅僅因為崔氏穿得華麗就「以違制命,還家賜死。」曹操斯人「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其家有嚴格的家教規定。雖然如此,罪不至死也。這也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濫殺。」這是對家人,還有對兒時朋友也是刀下無情。
婁圭是曹操兒時夥伴,相交甚密,尚有軍功在身。曹操與諸子出遊,婁圭對左右言之:「此家父子,如今自為樂也。」有人向曹操打小報告,說其有腹誹之意。不過是一句不太妥當的戲言,何至於把從小在一起撒尿和泥的兒時朋友殺頭呢?不僅是不盡人情,未免冷酷慘暴,視殺人為遊戲耳!
即使沒有什麼過錯,也會遭遇生命之憂,正是伴君如伴虎也。
言而總之,曹操既是君子,又是小人,既是愛才,又是嫉才,心胸既寬廣,又狹隘。他確確實實是一個有爭議的矛盾體。才不能為我用,豈能奉與他人。那一種更真實可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