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年,隨著盜墓筆記、鬼吹燈的火熱,人們對盜墓題材的影視劇尤其熱衷。尤其是最近火熱的網劇鬼吹燈的熱播,讓很多朋友對有關盜墓的東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其實盜墓這個行當在古代很早就有了,在春秋時期由的社會變化,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之風由此興起。只是曹操把它做成了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行業,所以曹操被後人尊為盜墓祖師。
因為要保證盜墓的產量,所以曹操專為盜墓成立了盜墓機構,並且還設軍銜。總指揮叫發丘中郎將,具體執行的,叫摸金校尉。
一個從曹操開始組成的有組織,有紀律的盜墓團隊,1700餘年過去了,和其他帝王將相「十墓九盜」不同的是,諸葛亮墓從未遭到盜掘,這是什麼原因啊?
其實原因大概有三點:一、我們要考慮盜墓本質上是什麼?大部分來說就是求財。可是要知道諸葛亮一生節儉,他自己沒有奢侈的行為生活,並且他也崇尚薄葬。
所以自然的諸葛亮的墓內沒什麼值錢的東西,自然歷代的盜墓賊也就懶得光顧。
二、傳說中諸葛亮因為魏延夜闖,延壽之法被破壞後,諸葛亮在他彌留之際遺書後主劉禪,囑托劉禪在他死後,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一直向南走,槓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結果因為這四名士兵偷懶,並沒有完全按照諸葛亮的說法在槓斷繩爛之處安葬。
後來這件事被劉禪發現,就把這四個士兵殺掉,所以世人就不知道諸葛亮到底埋在哪裡了。
三、最重要的諸葛亮的名聲光耀千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一生的精神名片。
晉朝陳壽《三國誌·蜀志》這樣對諸葛亮的評價:「諸葛亮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規,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諸葛亮他一生的行為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即使是盜墓者,只要良心未泯,也是不會出手做出對諸葛亮的墓有破壞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