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興大軍討伐東吳,為什麼卻不帶軍師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興大軍討伐東吳,為什麼卻不帶軍師呢?

三國時期的戰鬥數不勝數,其中,夷陵之戰是能夠左右整個三國歷史走向的一場戰鬥。這一場戰鬥讓蜀國損失了大量的兵馬,而且還有非常多的將領在這場戰鬥死亡,最為重要的是,蜀國的核心人物劉備也在大戰之後不久病死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沒有取得任何的好處,也讓人感到非常可惜吧。

當時的劉備為了報兄弟的仇,領兵討伐東吳,其實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非常多的大臣都極力反對伐吳,就連趙雲與諸葛亮都上前勸阻劉備:兄弟之仇是私仇,而實力非常強大的魏國才是真正應該去討伐的人。如果攻打吳國,就會讓魏國看了笑話,就算贏了吳國也會損失慘重,將來怎麼與魏國較量呢?

可是這個時候的劉備彷彿被仇恨蒙蔽了眼睛,完全不停任何人的勸誡,還是毅然決然的前往攻打吳國。因為這個決定非常多的人都是反對的,所以說劉備出征之時將反對自己的將領都派往了各個地方去,武將的選取也只是選擇了幾個支持自己的武將。

張飛作為劉備與關羽的兄弟,自然是無條件地支持劉備的決定,所以張飛就想著加緊操練士兵。可是本就是對張飛頗有意見的手下對他更為不滿,於是他的手下就趁他睡著的時候將他殺掉,然後投降到了吳國。這下,張飛的死又給劉備心中本就熊熊燃燒的復仇火焰添了一把火。

劉備這次出征為什麼不帶軍師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劉備手下謀士參謀的境遇吧。諸葛亮本就是反對劉備伐吳的,而且諸葛亮還要坐鎮成都,重要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諸葛亮是不會去的,法正也就在前一陣子才去世。所以說劉備並沒有什麼可以隨他一起出征的軍師,於是他就不帶軍師前往伐吳了。

這一戰吳國的主要統領是陸遜,陸遜對局勢的把握和他的計策都是非常出色的。他認為劉備的軍隊現在勢頭太盛,求勝心切,不能夠直接正面對抗,要從側面慢慢騷擾,找準破綻進攻。所以說陸遜一直慢慢的與劉備牽制,慢慢向後撤退,然後駐紮在城中,將險峻綿長的山地讓給了劉備。

然後劉備無奈,只能夠在山上安營紮寨,但是軍隊非常多,只能夠排成一列。這個時候劉備想出一計,想要通過攻打孫權的侄子孫桓來讓陸遜分兵,然後分而破之。但是陸遜知道孫桓手下兵士的實力,想要守住城的話是不成問題的,就毅然決然的拒絕了手下分兵的請求。

後來的陸遜一直閉門不戰,慢慢的消耗蜀軍的耐心。再加上劉備駐紮在山上,後勤方面很是麻煩的。所以說蜀國軍隊的士氣一點一點就被磨滅光了。陸遜看出了蜀軍的士氣非常低迷,就向孫權報告說想要直接反守為攻進攻劉備的大軍。

但是謹慎的陸遜在大戰之前先派遣了一小股軍隊騷擾劉備。雖然這次騷擾只是試探性的進攻,但是卻讓陸遜發現了可以用火攻來擊破劉備的防線。因為這個時候劉備的營地都是用木柵欄製成的,而且山上的樹木很蔥鬱,所以魯迅就下令讓屬下們準備上乾草,趁晚上去偷襲劉備,順著大風放起了火來。

火勢一旦起來,就不是那麼輕易能夠滅掉的。於是蜀軍就大亂了起來,陸遜遂下令讓手下帶兵前去進攻。朱然率軍隊直接突破了蜀國的包圍,直接來到了蜀軍的後方,切斷他們逃跑的路線,其他將領就跟隨陸遜一起在前線進攻劉備的軍隊。

劉備敗逃的路上逃進了白帝城,統計一下人數就發現人數是十不存一。這個時候陸遜認為劉備已經到了蜀國境地,不好再做追擊,又怕魏國在邊上漁翁得利,所以就下令撤軍了,夷陵一戰也就到此結束了。之後,魏國果然攻打了吳國,但是因為陸遜準備非常充分,所以魏國並沒有得逞。劉備也因為夷陵戰敗,又氣又惱,一病不起,在白帝城病逝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