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一代戰神關羽兵敗麥城,被東吳所殺。第二年,劉備成都稱帝,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苦苦相勸,毅然決然的興兵討伐東吳。劉備是知人善任、寬厚仁愛的明君,但不是一個會打仗的統帥,夷陵之戰中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慘敗逃回白帝城,直到一年後病逝,托孤諸葛亮。蜀漢國都是成都,劉備兵敗以後為何駐守白帝城卻從沒有返回成都呢?
一、劉備年齡大了,身體、心理、情感重創
劉備生於161年,夷陵之戰被陸遜擊敗時已經60歲了,南征北戰半生,劉備的身體狀況已經嚴重透支。親征東吳,勞師遠征,又是大夏天,60歲的劉備無論如何經不住這樣的身體折騰。
身為皇帝第一次率兵出征就如此慘敗,受到嚴重的心理重創。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兄弟情深,肝膽相照,關羽和張飛的相繼被殺,劉備情感上受到的重創遠超身體重創。
在身體重兵、心理和情感重創的情況下,60歲的劉備已經禁不起返回成都的長途跋涉了,就近修養身體。二、穩定朝局
魏蜀吳三國,蜀國國土面積最小,國力最弱。慘敗東吳以後,國內民情激憤,對於蜀國的未來出現了很大的擔憂和分裂,一旦病重的劉備在返回成都的途中就病逝,蜀國內部非常有可能發生叛亂和分裂。事實上,漢嘉太守黃元,就是得知劉備病重的消息,才起兵造反的。
劉備鎮守白帝城,與東吳、曹魏繼續在軍事和外交方面博弈,通過對抗和聯合,穩定了外部環境和內部局面。
三、白帝城位置極其重要
白帝城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是東吳與蜀國陸路和水陸的交通要道和必經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後,計劃趁機攻打蜀國,企圖滅了蜀國。劉備鎮守在白帝城,就是意識到白帝城重要的戰略位置,必須守住白帝城,否則蜀國將面臨滅頂之災。
四、外交戰略
劉備鎮守白帝城,就是為了震懾東吳,否則東吳一旦勢如破竹進軍蜀地,蜀國將面臨亡國危險。果然,正如劉備所料,曹魏對東吳用兵了,東吳無論如何不具備同時抵抗曹魏和蜀國的同時進兵的實力,因此,只能被迫與劉備和談,再次形成了蜀吳聯合抗曹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