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劉備不回成都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劉備一生戎馬,只為匡扶漢室,從白手起家到作用半壁江山,光鮮的背後有著數不盡的艱難曲折。早年被呂布打敗,兩次拋妻棄子,長阪坡有差點丟了性命。直到遇到諸葛亮才擁有荊州立身之地,劉備自稱漢中王之後,其實力範圍到達最為強盛的時期。然而好景不長,這一切都以關羽北伐和荊州被襲為轉折點。關羽被殺,劉備張飛悲痛欲絕,章武元年(221年),劉備舉傾國之兵討伐東吳。
蜀軍所向披靡,很快就逼近夷陵地區,然而正中了陸遜的驕兵之計。劉備又將軍隊駐紮在山林之中,陸遜利用火攻,焚燒蜀軍連營七百里。致使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被趙雲安全送到白帝城之後,便在此處安定下來,後來因病在白帝城去世。劉備兵敗後為何不回成都,而是待在了白帝城?這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
首先劉備不回成都是無顏面對蜀中百官將士。劉備夷陵之戰,全軍被火燒連營,損失殆盡。劉備氣勢洶洶的要找東吳復仇,然而誰也不曾想到,會蒙受如此巨大的損失。劉備沒有復仇,相反的是被仇人打敗,這是何等的絕望。蜀漢為了支援劉備,出人出力,將士們浴血奮戰,卻死傷大半。這些都是活生生的生命,蒙受損失的不僅僅是劉備,百姓們更是苦不堪言。
我想劉備當時對於東吳的仇恨,必定是有增不減。他此時想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傷痛,更有蜀中百姓和千萬將士的哀傷,因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失去親人。蜀中的百姓遭遇如此大難,而這都是因為討伐東吳惹的禍。劉備作為戰爭的發起者,又怎麼跟這些百姓交代呢?
除了百姓,劉備也無法與百官們交代。畢竟當時有很多人反對伐吳,主張先討伐曹魏,而劉備卻被仇恨蒙蔽了雙眼,誓死要討伐東吳。為兄弟報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夷陵之戰損失之巨大,影響之深遠,遠非為兄弟報仇這個原因能夠推脫的。百官們會如何評價劉備的失敗,蜀國的命運又將如何,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作為一代國君,戰爭的發起者,又如何跟大臣們交代?這些都將會困惑著劉備,他內心也是彷徨的、痛苦的。但他仍需要面對現實,於是索性劉備就不回成都,直接住在白帝城,並伺機尋找機會。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先主歎曰:「朕早聽丞相之言,不至今日之敗!今有何面目復會成都見群臣乎?」隨傳旨就白帝城駐紮,將館驛改為永年宮。
其次劉備駐紮白帝城至少還有這兩個目的。劉備沒有直接逃回成都,一者是因為後有追兵,雖然吳軍被諸葛亮八陣圖阻擋,但誰也無法預料,吳兵會不會再次殺過來。而白帝城就佔據了最好的天時地利,易守難攻,更有山川地利之險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裡是最適合阻擊吳軍的地點,如果白帝城一旦被攻陷,益州將會門戶洞開。可以說劉備當時已經退無可退,劉備留守白帝城,還可以堅守待援,阻擊吳軍,防止其攻佔益州。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情深似海,五虎上將三人因東吳而死(關羽張飛黃中),劉備對於東吳的恨是無法化解的。只要他還活著,是多磨想復仇。因此劉備沒有回到成都,據守白帝城就是想伺機殺回東吳,萬一曹魏偷襲東吳或者是荊州,或者吳軍在白帝城北擊敗,總之會有一些可能。劉備怎麼能放掉僅有的一線希望呢?
再次劉備不回成都,還有這兩種說法。一者劉備在夷陵被打敗,損兵折將,蜀國實力大為消減。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蜀國成為最弱小的一方,東吳逐漸強大,但吳蜀都弱與曹魏,而夷陵之戰,東吳也曾想曹魏稱臣。劉備料定,如果不採取相應的措施,蜀國很有可能被吳魏聯盟或者曹魏滅掉。因此劉備在白帝城也是等待機會,要麼殺回東吳,要麼東吳前來講和。果不其然,劉備到達白帝城不久,孫權便派遣諸葛瑾前來連蜀抗曹。其實孫權也明白,曹魏虎狼之師,早晚不會放過東吳。而劉備在白帝城不走,也是等待這樣的機會。
二者劉備一生征戰,雖然曾坐擁半壁江山,但也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而夷陵之戰,劉備更是被陸遜追了上千里,加上劉備當時已經六旬,他已經跑累了、敗多了,到達白帝城之後,劉備已經心如死灰,不想再跑了,也許他真的想在此好好休息一下,只可惜不久後就病逝在白帝城。演義曾這樣記載:
(劉備)撫其背曰:朕得丞相,幸成帝業;何其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