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三國霸主孫權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公元213年,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當時曹軍與孫權率領的軍隊對峙了一個月有餘,孫權利用自己水師的優勢包圍了曹軍,並抓獲了曹軍三千餘人,在此戰中淹死的曹軍也有數千人。後來孫權數次挑戰曹軍,當時曹操不善水戰,因此他堅守不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就親自駕船從濡須口出發而進入曹營,諸位將領都認為是挑戰的人來了,紛紛準備出擊,而曹操卻稱這是孫權要來見識一下他的對手曹操,因此曹操命令嚴整軍隊,讓弓弩不得隨意發射。而孫權果然只走了五六里後就返回,並在回去的路上演奏起了歡樂的樂曲。曹操遠遠的望見孫權的舟船與軍隊嚴明整肅,不僅稱讚了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可見曹操對於孫權的評價是很高的。
然而孫權身為三國時期的諸侯,天下三分中佔據其中之一的霸主,卻在近些年來不斷受人詬病。一方面,孫權的軍事能力讓人質疑,畢竟孫權曾先後數次率領大軍進攻合肥,最終卻多次無功而返,不僅如此,孫權的十萬大軍還在合肥城下被張遼以七千人戰敗,就此留下了「孫十萬」的笑稱。除此之外,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孫權單方面撕毀同盟關係,背棄盟友,就此留下了惡名。那孫權在三國時期的評價並不低,為何現在特別差勁?
事實上,孫權在情感上不討喜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畢竟《三國演義》也是在成書之後才對後人有影響,而即便是在演義成書之前,也沒有多少古人喜歡孫權,究其原因,其實還是孫權和江東政權的身上沒有普遍公認的政治靈魂,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大義」。
對於中國來說,「大義」其實就是國家的統一和忠義。正因如此,曹魏可以代表中原正統,從而表示曹操可以代表著統一天下,結束戰亂的抱負和理想,蜀漢代表漢室的存續,代表著那個偉大的時代在人間最後的蹤影,而且蜀漢君臣也建立了相當成功的道德印象。相比之下,東吳既不是中原正統,同時還背叛了忠義化身的劉備集團,自然受人詬病。
筆者認為,正因為在東吳身上,人們既看不到正統,也看不到忠義,因此即便是把孫吳當回事的割據政權們,也基本都更尊崇蜀漢一些,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自然會成為人們詬病的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