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三國演義的主要人物,他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在當時就被人稱為臥龍,司馬徽更說: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了突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小說更寫了諸葛亮妙計如神,什麼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儒借東風燒戰船三氣周瑜諸葛亮弔孝等等,似乎只要諸葛亮出馬沒有辦不成的事。其實這是一個錯覺,尤其是三氣周瑜後的諸葛亮弔孝,是諸葛亮一生中的最大敗筆。
我們知道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為了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諸葛亮非常坦誠地表達了自己的心願,那就是要聯合東吳對抗曹操。此時曹操雖然逃回北方,但是仍然有要下江南的意思。而諸葛亮和周瑜的鬥法,一是奪回了南郡,二是收編了孫權的妹妹,並且編造了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惡毒語言,終於讓周瑜氣得吐血。兩番爭鬥之下,周瑜又來挑戰,並說要助劉備取下西川,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諸葛亮將計就計,讓周瑜狐狸沒打著惹得一身騷,最後吐血而亡。得知周瑜一死,諸葛亮滿心歡喜,他知道以周瑜為代表的鷹派一死,東吳無人,孫權肯定會委派鴿派魯肅取代周瑜,如果如此,那麼孫劉兩家就可以繼續結盟。沒有最流氓,只有更流氓,為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諸葛亮於是辭別劉備,大包大攬前來去江東弔孝。當時周瑜手下有很多大將,都要殺死諸葛亮為主帥報仇。
為了防止東吳報復,諸葛亮一面拉著魯肅的手,一面叮囑手下大將趙雲不離自己左右,一面在靈堂發表沉痛的悼詞,他說: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捨以居。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丰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干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孔明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
由於諸葛亮猜透了東吳的心思,終於使自己虎口脫險,並且替劉備招納了另一個謀士參謀龐統。那麼諸葛亮為何要這樣做,難道他不知道自己到東吳,萬一東吳不按常規出牌,自己不就死於非命嗎?
知道為何還要這樣做,因為他是諸葛亮,此時除了這一招,別無二法。
其一,強化孫劉聯盟,讓自己害死周瑜的言論不攻自破,從而在孫劉聯盟中奠定自己崇高的威望。
其二,在劉備手下,關羽張飛的地位無法撼動,有了出師東吳的不敗戰績,可以繼續為自己加分。
其三,告誡關羽張飛,不要認為我是白面書生,江東數萬大軍我不拿正眼相看,視若無物。
不過諸葛亮這樣做,危害也很巨大:
其一,嚴重破壞了孫劉聯盟,為今後孫劉兩家的麻煩買下了伏筆,你以為江東都是膿包,其實江東領袖孫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智謀絕不在於一城的得失。和孫權比試,諸葛亮未必是對手。
其二,讓關羽張飛佩服同時又效仿。你想一個書生到東吳都能如走平地,我關羽是堂堂大將,為何不能單刀赴會,關羽今後看江東為鼠輩,罵孫權如孺子,和諸葛亮早年不無關係。
可見凡事皆有兩面性,諸葛亮到東吳弔孝,表面上顯擺自己,顯示自己有勇有謀,其實則種下東吳攻打荊州的禍根,為關羽日後防守荊州帶來巨大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