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親率大軍圍困襄樊,曹仁抵擋不住,曹操派了於禁前來援助,結果是關羽水淹樊城,擒於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好不威風,就連曹操為了避其鋒芒,想要遷都。
沒想到在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之時,東吳的呂蒙趁機偷襲了荊州,導致關羽腹背受敵,同年十二月,關羽率領了數十騎出逃,一直突圍到距離益州差不多有一二十里的臨沮,遭遇到了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關羽和長子關平慘遭殺害。
東漢末年的一代著名將領,就此隕落,關羽早年斬殺顏良、誅文丑,和張飛一起被稱為萬人敵,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忠義之士被殺掉。如果說孫權沒有把關羽給殺掉,送給曹操的是活著的關羽,那麼曹操會如何處置呢?
如果說孫權沒有殺掉關羽,而是把活著的關羽給曹操送去,那麼曹操一定會把關羽給放掉的。這是因為孫權之所以把關羽給殺掉,是忌憚關羽的能力,畢竟關羽是魏蜀兩國為數不多的一個,既可以水戰有又可以陸戰的將軍。
還有孫權把關羽的3萬部隊給消滅了,就算不殺關羽,來那個人之間的仇恨也是結下了,不會輕易地和解。曹操留著關羽,不僅僅是關羽在蜀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還可以牽制住孫權,達到一箭雙鵰的效果。
當孫權把關羽的人頭送給曹操的時,也是進行著一場政治博弈,最後的結果是孫權輸了,因為劉備不惜一切代價要為結義兄弟報仇,東吳和蜀漢的戰爭一觸即發,而曹操卻是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在孫權把關羽殺掉之後,就已經明白了劉備肯定會報復,但當時的情況是,孫權並沒有足夠的把握能夠戰勝劉備,所以把關羽的人頭送個曹操,可以轉移矛盾。
這也表明了一個意思,就是說「這不是我要殺關羽的,這是曹操的意思,是曹操讓我殺的,所以我才會把關羽的頭顱給曹操送去的。」意思很明顯,想要拉曹操下水。
孫權當時也很清楚關羽是不會投降的,相比於投降,他寧願死,而曹操也很明白,關羽是一個把面子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人。他在鎮守荊州之時,就很狂傲,大意失荊州,這是他的恥辱,還沒臉見劉備,所以說在逃不了的情況下,他只能是以死報之了。
再者孫權也是很明白要是把活著的關羽給曹操的話,那麼曹操肯定不會殺他的,相反曹操還會把關羽放回去,這樣一來,關羽就會帶兵繼續攻打荊州,來報仇雪恨。
這樣一來,孫劉的抗曹聯盟就徹底的瓦解了,那麼雙方之間就很難抵擋住曹操的進攻,這樣一來,曹操就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這樣的局面肯定不是孫權願意看到的。
當時孫劉兩家的關係其實已經不好了,唯一讓兩家還能維持表面,就是孫尚香是劉備的夫人。而劉備也說過要還了四郡,而關羽太過狂傲了, 把來要城池的諸葛瑾給攆走了,這時的孫權已經心有不甘了。
更加讓孫權暴走的,就是本來想要和關羽結親的,誰知關羽一句「虎女豈可嫁於犬子」給懟回來了,這豈不讓孫權生氣。
不管如何,孫權都是會把荊州給奪回去的,所以不管怎樣,孫權還是會殺掉關羽,而曹操卻不會,只會放了關羽,這樣他才能夠得到更大的利益。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如果孫權把活著的關羽送給了曹操,曹操只會放了關羽。而劉備在落難之時,孫權是把荊州借給了劉備,但是劉備卻在得到蜀地之後,沒有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