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之戰,徐庶助劉備三次打贏曹操。可曹操卻使計讓徐庶離開了劉備,徐庶因為愧對劉備的知遇之恩,向劉備舉薦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就是有臥龍之名的諸葛亮。劉備的三顧茅廬,得到了諸葛亮一生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的稱霸之路,也在得到了諸葛亮後慢慢步入正軌。
諸葛亮的想法
劉備雖然是一個梟雄,卻仍有自己的遺憾。就像諸葛亮《出師表》裡面感歎的那樣「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劉備在事業接連受挫之後,終是病逝於白帝城。在「危急存亡之秋也」的時候,諸葛亮臨危受命,不得不輔佐劉備那不成器的兒子劉禪。劉備死前雖然也曾對諸葛亮說過,蜀漢江山,君可自取。可從劉備死後到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之前,諸葛亮似乎從來沒有表現出任何想要取而代之的想法。從始至終,諸葛亮的想法就是當一個權臣。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諸葛亮的夢想,從諸葛亮經常自比於管仲、樂毅就可看出來。世人都譴責諸葛亮北伐不顧及蜀國的國力、民生。連年征伐,不但造成蜀國國力空虛,更是勞民傷財。北伐雖然對蜀國是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但不北伐可能得到的結果會更差。一直龜縮不出,到了曹魏掌控主動權時,蜀國可能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北伐,是諸葛亮為數萬國民和蜀國所想出來的唯一的辦法。
其實就算是北伐成功,諸葛亮應該也不會搶劉禪的帝位。因為諸葛亮爭得從來就不是那九五之尊的位子,他在乎的是第一權臣的位子。劉備死後,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和當年曹操在漢室的地位差不多。只不過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劉協是不願意的。曹操身居高位時說了一句話「做忠臣但不交權」。雖然比起曹操來說,諸葛亮和劉禪的關係好像好一點,可諸葛亮卻從來沒有把權力放給劉禪。
所有的事情親力親為,最終還是累死了。諸葛亮既想要權力,又想要好的名聲,魚與熊掌想要兼得,自然只能守住權臣之位,不僭越。諸葛亮的一生牢牢攥住了權力,但也保住了自己的名聲,讓自己流芳百世。諸葛亮的一生印證了曹操的「做忠臣但不交權」,只可惜曹操違背了自己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