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中文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關羽投降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中國歷史上曾有一句成語出自三國那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說的是關羽曾經被曹操圍困,曹操讓張遼去勸關羽投降,關羽便和曹操立提了三個條件才肯歸降。第一條,降漢不降曹操,第二條,善待劉備的夫人,第三條,得知劉備的行蹤後便會立刻投奔劉備。
關羽的三個條件讓曹操怡然接受,但關羽在曹軍時曾過五關戰六將,為他戰敗顏良誅文丑,脫困白馬之圍,立下不小的功績,但不接受曹操任何賞賜,不惜一切代價,面對曹操麾下的戰將的阻攔,也要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流傳千古美談。
但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用身在曹營心在漢來描述關羽,並不是很正確,應該說關羽是身在曹營心在劉。為何要這樣講呢?因為劉備和漢沒有辦法劃分平等,漢是漢朝,在劉備出兵前,確實想匡扶漢室,但隨著他自己勢力的慢慢強大,這個想法漸漸變小,稱霸一方的想法漸漸雄起。
主要是他奪得益州、荊州和漢中後,更有些自大,接連稱漢中王和皇帝。可以說他的野心就在繼曹操、曹丕父子的老路。曹操稱魏王,劉備立刻就稱漢中王。曹操著作一首《短歌行》說自己要當周文王,做皇帝這些事就交給自己的兒子。顯然曹丕上位立刻就稱帝,劉備也沒有怠慢立刻就稱帝。
在稱帝這些事情中,劉備和曹操幾乎沒區別,曹丕還整了一個上位儀式,做足樣子,劉備連樣子都不做,立刻就稱帝了。關羽對劉備非常忠誠,並不是忠於漢朝。身在曹營心在劉才符合關羽。但在曹操身邊的確有兩個人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甚至不惜一切。這兩位就是孔融和荀彧。
先說孔融,孔子的嫡系子孫,聲明天下,孔融讓梨事件讓世人記住他。當年孔融在漢朝當官,因為鐵面無私,導致得罪了很多人。但他很受漢獻帝器重,忠於漢庭,孔融非常忠心,況且當時漢朝大臣,因為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所以只有三條路可以選擇,要麼投降曹操,要麼忠於大漢,要麼投靠替他諸侯。孔融選擇忠於漢朝,反抗曹操,這肯定就是一條不歸路。曹操的頂級謀士荀彧在統一北方的行軍中,荀彧為很多戰役獻計。好比他給曹操制定了一統北方的計劃,和諸葛亮的隆中對不分上下。
在曹操打敗呂布、袁紹和劉表的戰鬥中,都出了很多奇策。他還向曹操推薦了荀攸、郭嘉等很多名謀,曹操稱荀彧是他的子房。但就是這樣一個心腹,被曹操的一些做法傷了心。荀彧與曹操鬧僵後,從曹操想稱魏王。
雖然稱魏王,看起來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其中意義很大,在古代,若是能封為王的,就是有了自己的帝國,建立自己國家的獨立政權和帝王名號。曹操如此勢力廣大,他之所以要稱魏王,就代表自己有實力可以建立魏國了。
但漢朝這個帝國,肯定是要衰敗了,但是就是效忠於大漢的人接受不了,荀彧也是如此最不能接受,所以才和曹操鬧的不可開交。所以「身在曹營心在漢」,孔融、荀彧的坎坷一生,才能配得上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