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地方勢力無人管轄,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在這樣的亂世中,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王侯將相,其中有梟雄,有明主,也有庸碌之輩、三姓家奴。黃權就是三國時期的人物,雖然他在《三國演義》中的戲份並不多,但在當時他的名號可以說是如雷貫耳。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黃權,字公衡,在投奔劉備門下前,是益州牧劉璋的主簿。劉備取西川的時候,張松等人已經籌劃要開城獻州了。黃權察覺了這一陰謀,並向劉璋提出不能將劉備請到西川,這樣做無疑是引狼入室。劉璋並沒有聽取他的意見,並將他貶往邊疆擔任小縣縣令。
結果自然是明瞭的,劉備佔據了西川,黃權也只得投降了劉備。但劉備重用黃權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龐統在臨死前曾交代過劉璋手下有哪些人可用,其中特別強調了黃權。
建安二十年,曹操大舉進攻佔據漢中的張魯。張魯抵擋不住,向巴中地區撤退。黃權分析形勢,建議劉備立即進軍巴中,這樣可以為將來向漢中用兵打下基礎。劉備採納了他的意見,於是率軍進攻巴中。
但此時張魯已經投降了曹魏,於是劉備長驅直入,佔據巴中,以此作為根據地圖謀漢中。很快,萬事俱備,劉備率軍發動了對曹魏的漢中大戰。這一戰蜀漢大獲全勝,大將黃忠斬殺掉曹魏的主將夏侯淵。於是劉備趁機稱漢中王,正式建立蜀漢政權。
然而提到黃權,各位讀者可能只記得黃權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前的建議。黃權提議讓自己率領先鋒去探清敵人的虛實,而劉備應當坐鎮中軍,不能貿然進攻。但劉備並沒有聽取他的意見。
此時,東吳孫權派大都督陸遜從長江逆流而上,衝破了數道蜀軍的防線,將剩餘蜀軍團團包圍。其中就有黃權所部。然而劉備憑借大營修築的堅實無比,並沒有立刻打算突圍,而是選擇據守。
但陸遜的火燒連營之計很快就打破了劉備的幻想。在沖天大火下,他不得不倉皇逃亡。這一戰劉備損失了十餘萬人馬,幾乎全軍覆沒。而黃權則在亂軍中和劉備隔斷開來。
黃權面對著吳軍,思考再三,還是決定向北突圍逃亡曹魏。因為自己在東吳方面屬於「匪首」,即使投降也有可能遭到報復。而曹魏此時和蜀漢尚處於和平狀態,而且東吳在北面的包圍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所以黃權率兵向北衝出重圍,逕往曹魏而去。
這一戰大敗,蜀漢一蹶不振,從巔峰跌落。劉備也一病不起,在白帝城養病。這時劉備身邊有人建議將黃權的家人逮捕並正法,因為黃權居然投降了曹魏。但對這位「叛徒」,劉備表現得很是仁慈。他反思了整場戰役失敗的原因,又想起黃權在戰役之前給自己提出的建議,發現失敗的原因是自己安排不周、指揮失當。
黃權到了曹魏之後,依然得到了重用。因為黃權在漢中之戰的表現被曹魏眾人看在眼裡,他一到曹魏就被任命為鎮南將軍。設想一下如果是一個無關緊要的降將來到曹魏,可能就不會受到禮遇。
而且,黃權的為人處世之道極為高明。司馬懿曾經開玩笑問他:「蜀漢還有多少你這樣的人?」這句話笑裡藏刀,而黃權如此回應道:「想不到您這麼看重我啊。」這樣沒有正面回答,但也沒有駁司馬懿的面子,解除了尷尬。公元239年,黃權升任車騎將軍,並獲得了開府建牙的權力,這在當時的魏國是首例。
總結:黃權本是劉璋手下的主簿。他文武雙全,而且為人處世之道極為高明。劉璋請劉備入西川的時候,黃權極力阻攔,但未被採納。劉備入主西川,黃權不得不投降劉備。
隨後依照黃權的計策,劉備輕鬆取得漢中大戰的勝利,順勢稱漢中王。但隨後在夷陵之戰中,劉備不聽黃權的建議貿然出擊導致大敗。黃權自己也被敵軍包圍,不得不北上投降魏國。在魏國他同樣受到禮遇,最終官至車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