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氣周瑜是哪三氣?諸葛亮為何可以三氣周瑜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氣周瑜是哪三氣?諸葛亮為何可以三氣周瑜

三氣周瑜是《三國演義》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年輕氣盛的周瑜被老謀深算的諸葛亮氣的吐血,最後在「既生瑜何生亮」的一聲長歎之後英年早逝,給後人留下無數歎息。小說成功將諸葛亮塑造成了智慧的化身,但卻將「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郎貶低為猥瑣之人,讓人心裡添堵。究竟演義中的諸葛孔明為什麼可以三氣周瑜?

一氣周瑜的故事,發生在小說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孫劉兩家計劃奪取南郡,周瑜對諸葛亮說,自己先去攻擊,如果失敗,劉備再去取,諸葛亮同意了。這就是契約,雖然是口頭的,但也必須遵守。結果呢,周瑜第一次攻擊失敗受了傷,等他調整部署將計就計,終於打敗曹兵時,諸葛亮已然派兵奪了城池。

周瑜很生氣,可他不該生氣,因為諸葛亮並未違約。

這個不難理解,好比如今的合同、約定、承諾等等,關係雙方體現了機會均等,權利和義務互相捆綁,目的只有一個:雙贏。誰違反了契約,那就是不講誠信,做再多的努力補救都是徒勞,就像周瑜的二次攻擊一樣的徒勞,即便諸葛亮不取巧,周瑜也是違約在先。

商人沒有誠信,會失去客戶,導致利益受損;官員沒有誠信,會失去民意,導致仕途危機。

如今政界流行說「落地」,指的是兌現施政承諾,說白了,也是一種契約精神:上不負中央之托,下無愧黎庶之望。有了這種契約精神,可謀權,得到陞遷,可固權,爭取連任。如果沒有這種契約精神,因而丟了權杖,沒了官帽,還要生氣,豈非睡不著覺怪床歪--好沒道理嗎?

諸葛亮的智慧,就在於嚴格遵守了雙方的約定,巧而守信,取則有理,謀先而固後。

從這個意義上講,小說裡的周瑜顯然不懂契約精神是權術之本的道理。

善假於物是謀權正道

有一個俗語叫「上當了」。古代一般把「上當」寫作「上場」,其實是個物理詞彙。古時候沒有那麼多水庫,農民們要引河裡的水灌溉,必須用石頭先在河裡磊一條擋水的石坎,曰「場坎」。有了場坎,水位抬高,就可以引水入渠,俗話就是水上場了,跟如今的「上當」渾然不是一個意思。

聖人曰:「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農民們使用場坎汲水農桑,正是「善假於物」的正面理解。

顯然,在二氣周瑜的故事裡,周瑜生氣的理由就是「上當了」。大概的情節是,劉備死了老婆,周瑜藉機挖坑,建議孫權嫁妹。沒想到弄假成真後,他又挖了一個更大的坑,用聲色迷惑劉備,企圖消弭其進取之心。結果沒坑著劉備,卻把孫權兄妹給坑了。諸葛亮在這個故事裡根本沒露面,僅用三個錦囊,就讓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所「假」之物,可謂不「善」,一曰成本太高,二曰充滿了不確定性。男女之間的事兒,唯其變數多,而乃成戲,況所謀對像還是個大大的梟雄劉備乎?況所「假」之人還是個情竇初開的孫尚香乎?由此斷定,周瑜實「不善假於物也」。不要抱怨別人讓你「上當」,只怪自己利用外物不當。

反觀諸葛亮,同樣是借助外力,卻善莫大焉。一靠吳國太(老年人好喜慶),二靠喬國老(跟老劉家穿一條褲子的),三靠孫尚香(劉備比較有點男人味兒),可謂知人識性!也就是說,不是諸葛亮太滑頭,而是周瑜智計不足,不善謀也,才被諸葛亮牽著鼻子走,吃了大虧。

謀權正道,乃主動利用外接積極的因素,以達成目的。

引申到官場也是一樣,施政過程中,採取正當的方法策略,而不是挖坑愚弄上司或百姓;把一些負面不利的條件轉換成積極有利的條件,要讓水「上場」,而不是讓人「上當」。善假於物的領導,一定是個善於利用外力的高手,會讓「上當」成為正能量的「上場」。不善假物如周瑜者,自覺受騙或者被蒙蔽,其實是不具有這種能力罷了,氣得吐血也是活該。

君人者能去賢巧之所不能

權術之要,實非我等門外耍嘴之小民所能窺其全豹的,然而有個道理卻不能不說。

譬如一個只會花拳繡腿的人,跟一個力大無窮的人打架,誰會贏呢,無疑是後者,因為前者不堪一擊。我們常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為何說不清?不是說「有理走遍天下」嗎?根子就在於人家當兵的不跟你理論對與錯。

三氣周瑜的故事,情形大概也是如此。劉備向東吳借荊襄九郡,圖謀發展壯大自己。周瑜擔心劉備強大了對東吳不利,就三番五次去討要。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又是裝可憐又是找借口,就是不還。說破大天去,你周瑜不拿出點實力來,我劉備不理你。這就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之典故的由來。

周瑜沒辦法,只好同意幫劉備去取西川作為歸還荊州的交換條件,又是一花活兒--假途滅虢。

諸葛亮又不是傻子,焉能看不出來?於是這般這般的設計,把個原本有理的周瑜設計成全無道理的「俘虜」了,被包圍得水洩不通,有理無處訴,有勁沒地兒使,連氣帶嚇,舊傷發作,周瑜的霸業理想伴隨人生之路也就一併走到頭了。委實不可忽視的是,諸葛亮的做法跟周瑜恰恰相反,周瑜玩虛的,他不理,等周瑜玩差不多了,再迎頭一棒,憑實力說話。

權術之要,在謀權也好,在固權也罷,都得講務實,而不是務虛。只高歌自己的翎毛是多麼的華彩耀眼,不去注意天空中飛翔的餓鷹、地面張望的勁弓,危險到來時,才驚呼「上當」,才長歎「既生瑜何生亮」,悔之晚矣。

所謂「君人者能去賢巧之所不能」,就是說,作為一個領導幹部,單憑嘴上功夫、玩花活兒等「賢巧」之事,是不稱職的,是難以完成造福一方的為官之任的。只有「去賢巧之所不能」,踏踏實實幹正事、干實事,為國家民族謀萬世大業,為黎民百姓固永遠幸福,才配做一個「君人」的好官。

其實在「三氣周瑜」的這個時期,周瑜與孔明根本就沒有打過交到,那時的孔明被劉備派往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實際上就是在後方作後勤保障工作。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堪稱風流才子,他不僅大度恢宏而且文韜武略蓋世,是東吳獨一無二的忠臣和柱石,但是小說為了藝術虛構,將江南才俊周瑜的才智以及「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的形象轉嫁到諸葛亮身上,這樣小說好看了,諸葛亮被神話了,但是卻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惋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