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一句俗話:「張飛穿針——粗中有細」,意思是說張飛並非莽漢。有三件軍事事件可以證明張飛有勇有謀。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其一是在當陽橋獨退曹軍。
據《三國誌》記載,208年,曹操南下,劉備從襄陽狼狽撤退,被曹操追殺掉一日一夜,來到當陽長阪坡。劉備拋妻棄子逃命而去,留下張飛帶領二十餘騎斷後。張飛臨危不亂,他命人拆了當陽橋,一人橫矛立馬於河邊大喝:「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曹軍懾於他的勇猛,不敢上前,從而解了劉備之危。
《三國誌》對這段史實記載得過於簡略。實際上單憑張飛的那幾聲吼,哪怕是吼破了喉嚨,恐怕也是吼不退曹操數萬大軍的。曹軍害怕中了諸葛亮的埋伏才是退兵的原因。但是他們萬萬不會想到,這並非是孔明的妙計,而是出自於猛張飛的計謀和膽識。
《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把這段歷史寫得有聲有色,即所謂「喝斷了橋樑水倒流」。說得是張飛為了阻擋曹操的追兵,故佈疑陣,命士兵在馬尾巴上扎上樹枝,在橋後樹林中來回奔跑,弄起滾滾塵埃,好似有千軍萬馬埋伏其間,他自己則「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曹軍「又以為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曹操也親自趕來,張飛見此,更是邀敵來戰,「聲如巨雷」,唬得曹操有退卻之心。張飛見狀,更加有恃無恐,邀戰之聲更大,嚇得曹操身邊的大將夏侯傑「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曹操驚得急命退兵,劉備得以脫逃。
想來,曹操事後知道就這樣被張飛用計耍了一次,不氣煞才怪。
其二是攻取益州,義釋嚴顏。
當時,劉備攻取巴蜀,與諸葛亮齊名的軍師「鳳雛」龐統戰死,張飛獨率一軍從荊州增援。他用計攻取巴郡,生擒巴郡太守嚴顏,之後所過必克,是劉備奪取益州的最大功臣。注意「所過必克」,這在戰爭中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也說明降服嚴顏是多麼重要的事。而最可圈可點的是張飛捉了嚴顏後並沒殺他,而是親自為其鬆綁,一方面顯示了張飛愛才敬才的品格,另一方面也說明張飛並非只知莽撞殺人的莽夫。
其三是巴西大戰張郃。
215年,曹操命大將張郃領兵三萬進攻巴西郡宕渠(四川渠縣),當時任巴西太守的張飛率萬人迎擊。兩軍相持了五十餘日後,張飛突生妙計,將曹軍引入一條狹窄的山道上,自己則率精兵繞到敵軍後面發動突襲。曹軍人馬雖多,由於地勢所限,前後不得相救,被打得暈頭轉向,曹軍大將張郃僅帶十餘殘兵棄馬而逃,狼狽至極。張飛這一仗對蜀漢事業的貢獻極大,不但從戰略上挫敗了曹操進窺巴蜀的圖謀,還讓劉備有機會乘勢攻取漢中,最終實現了佔據巴蜀鼎足天下的戰略構想。
後世以及同時代的對手對張飛的勇謀和品格都多有溢美之詞。
《三國誌》的作者陳壽評價說:關羽和張飛都有萬人不擋之勇,是虎臣。關羽報效曹公,張飛義釋嚴顏,也都有國士之風。然而,關羽自負且剛愎自用,張飛性格粗暴並且不知道施恩,所以最終因為短處而失敗。
此外,同時代的對手郭嘉、程昱、劉曄、周瑜、宋朝的傅乾等人都曾讚美張飛「萬人敵」「勇冠三軍」「勇而有義」;楊戲在《季漢輔臣贊》中對其更是讚美有加:「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代無禮,並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能得到如此多的讚美,想來張飛不會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