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何從不主動單挑呂布?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為何從不主動單挑呂布?原因是什麼

關羽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在三國著名將領中,關羽和張飛的性格可以組合成一個諧音詞:焦躁。其本意應該是關羽驕傲、張飛暴躁。

暴躁的張飛連關羽都敢捅,要不是夏侯姑娘技高一籌,張飛在當年簡直沒人能收拾得了——連劉備說話,張飛有時候也當耳旁風,要是張飛早聽劉備的勸告,對手下溫柔一點,也不會有首級千里迢迢跑到東吳的悲劇了。

都說關羽關雲長是三國第一驕傲之人,但是我們細看《三國演義》,卻發現關羽是在呂布死後才囂張起來的,也只有呂布掛掉之後,關羽才看誰都像插標賣首的。在此之前,暴躁的張飛有事兒沒事兒就想找呂布打一架,而且是越戰越勇,後來已經是一百回合不分勝敗了。

但是反觀驕傲的關羽,卻從不主動單挑呂布,他唯一一次跟呂布交手,那還是在張飛先打了五十回合、消耗了呂布一些體力之後,哥倆聯手打一個。

按照關羽眼高於頂的性格,他難道不想通過斬殺呂布來奪取三國第一著名將領的桂冠嗎?細看《三國演義》和《三國誌》,我們會發現關羽從不主動單挑呂布的三個原因,至於在這三個原因中,哪一個是最主要的,就得由讀者諸君下最後的結論了。

關羽不主動單挑呂布的三點原因,我們可以簡要歸納為十個字:沒機會、打不過、有人不讓。

劉關張桃園結義情同手足,關羽排在第二,必定要比三弟穩重一些,有些劉備不好說的話,只能由他說給張飛,比如張飛喝酒誤事丟了徐州和劉備的老婆,劉備心如刀絞卻只能不動聲色(玄德默然無語),是關羽劈頭蓋臉訓了張飛一頓:「你當初要守城時,說甚來?兄長吩咐你甚來?今日城池又失了,嫂嫂又陷了,如何得好!」

張飛愧悔難當,差點拔劍自刎。這時候劉備才放聲大哭,也不知是哭張飛還是哭徐州和老婆,反正是一番話把張飛感動得不要不要的:「關、張俱感泣。」

作為二哥,關羽要照顧大哥玄德的面子,也要考慮到三弟翼德的脾氣,所以打打殺殺的事情,一般都是張飛搶先出手,關羽只能觀敵掠陣,如果他第一個衝上去,張飛肯定緊隨其後,那麼劉備就成了光桿司令了——在演義小說中,劉備的武功並不像正史中那麼高,身邊沒有高手就危險了。

因為要保護劉備,同時又要把風頭讓給三弟,所以關羽並沒有機會去單挑呂布,這是原因之一,而原因之二,可能是關羽知道自己打不過呂布,如果單挑就是自找沒趣,這樣的賠本買賣,關羽是不會做的。

關羽真的打不過呂布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這一點在虎牢關前已經得到了證明:「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裡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

讀者諸君請注意,張飛並沒有露出敗相,所謂張飛被呂布打落馬下,那是電視劇的演繹——有的電視劇把張飛演成了只會尖著嗓子怪叫的憨憨,那是既沒看過《三國誌》也沒看過《三國演義》,以為李逵丟掉板斧抄起長矛就是張飛了。

假以時日,張飛是有可能打贏呂布的,但是關羽卻沒有這個可能:論體能,呂布不在關羽之下,但是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太過沉重,他與人單挑全憑前三刀,如果三十回合還沒獲勝,那這場架就打不贏了。

以呂布之勇,別說三招三十招,就是三百招也能堅持住,而關羽的大刀,則會越來越慢,坐下那匹尋常戰馬,可能也早累趴下了。

關羽張飛並稱萬人敵,不但有指揮千軍萬馬的能力,個人武功也是出類拔萃的,他們從馬弓手步弓手做起,百戰餘生,積累了豐富的打鬥經驗。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關羽看呂布在虎牢關前的表現,知道自己能輕鬆斬殺華雄,卻絕對打不過呂布,所以見了呂布能躲就躲,自己頂多在三弟率先出馬的情況下幫個忙。

按照這樣推算,關羽這輩子是打不贏呂布了——跟張飛相比,關羽好像缺少了一些亮劍精神,這一點他似乎應該跟李雲龍學習:「古代劍客和高手狹路相逢,假定這個對手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這叫亮劍,沒這個勇氣你就別當劍客。倒在對手劍下算不上丟臉,那叫雖敗猶榮,要是不敢亮劍你以後就別在江湖上混啦。」

除了沒機會和打不過,關羽從不主動單挑呂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羅貫中不讓——《三國演義》把關羽塑造成了有無數主角光環的武聖人,如果單挑的時候被呂布打跑,那豈不是會有一半的讀者把書撕掉?

讀者諸君都知道,從魏晉到唐宋,都有關羽崇拜,甚至還讓關羽接替趙公明而成了財神爺,財神爺被三姓家奴打敗,估計很多商人也會找羅貫中算賬。

綜上所述,心高氣傲目無餘子的武聖人關羽關雲長,終生都不曾與呂布單挑,這一點他遠不如張飛和許褚霸氣。

當然,說關羽打不過呂布,只是筆者一家之言,最後的結論還得讀者諸君來下:關羽從不主動單挑呂布,其中原因可能有三個,哪一個是最主要的?如果關羽跟呂布單挑,能保持多少回合不敗?公平單挑,關羽獲勝的希望有幾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