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與劉璋經過三年的鬥爭,收降西川不少將領,佔領西川不少領土,與張飛、諸葛亮、趙雲等逐步完成對成都的包圍。之後馬超的加入不僅使得劉備軍事力量得到進一步壯大,更對當時的劉璋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從而加速了劉璋軍的投降,因此劉備平定西川後對剛歸屬自己的馬超也委以重任,遷升馬超為平西將軍,並命他督臨沮。因為這個時候劉備與馬超地位基本上是對等的,劉備無法追封馬超更高爵位,馬超的爵位還是之前的都亭侯。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原在荊州的關羽以馬超非故人,寫信問諸葛亮,馬超人才誰可以和他比。諸葛亮回信給關羽說:「馬超文韜武略,勇武剛烈超過常人,是這個世間上難得的傑出人才,是彭越、黥布那樣的人,可以和張飛並駕齊驅爭前後,但不及美髯公超凡出眾、卓爾不群。」關羽看到信後非常開心,把書信給所有賓客看。
《三國誌》中的記載原文: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那麼關羽為何作書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武藝人品?真的是暗示要入川與馬超比武?如果是真的,為何諸葛亮簡單的一封書信就化解了,關羽要與馬超比武的念頭?
有人認為關羽要與馬超爭強,是因為關羽驕橫跋扈、忌賢妒能、不能容人。理由是原文中講「亮知羽護前」。 護前是漢語意思是逞強好勝,不容許別人爭先居前。歷史之上關羽是一個「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的人,也就是說,關羽雖然對出生於門閥士族的人十分傲慢無禮,但對於軍武出生的人還是很敬重的。雖然古代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關羽再傲也不會,在劉備剛剛西定益州,自己肩負董督荊州大小事務的重任的時候,為了一時逞強好勝而置軍國重任於不顧去益州找馬超來比武?這與歷史上熟讀《左傳》,深明春秋義理的風格本身就違背。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關羽非要放出話來,一定要與馬超切磋武藝呢?首先關羽與劉備出身草莽,世途的辛苦艱難,劉備與關羽兩人的情誼非一般人能理解的,當關羽獨當一面,守衛荊州重地時候,忽聽到西邊降將,但又不是創業朋友,難道不應該問一問,以確定全面戰略的關鍵?要知道馬超,在羌胡等少數名族中有威望,而且本身武力驍勇,能征善戰,並且馬超還有為了反叛,不惜放棄全家老小的人生經歷?這樣的人這麼會放心那?
至於說關羽寫信給諸葛亮,那是因為這時候代表關羽代表的是最早追隨劉備的北方人,比如張飛、趙雲、麋竺、孫乾等人、諸葛亮代表的就是在荊州荊州追隨劉備的人,比如黃忠、魏延、馬良、伊籍以及荊州人馬,劉備在平益州之後,對益州文武與剛投降的馬超都委以重任,但原來的北方人馬和留守荊州的人馬心底自然有受到冷落之感,作為兩個方面的勢力代表關羽與諸葛亮,兩個人認識多年,應該來說交情還不錯的,最少諸葛亮在處理人際關係之上還是很有一套的,關羽比較信任他,不然關羽也不會給諸葛亮寫信。
最關鍵的一點,當時劉備與馬超的地位雖然來說基本上是對等的,但畢竟馬超是劉備的臣子,對待主公應該有禮儀才對,但窮途末路來投奔劉備的馬超並沒有放棄自己心底的高傲,自以屢世公侯的身份自居,稱呼劉備表字,這也造成關羽、張飛對馬超的不滿。
馬超投靠劉備是窮途來投,形勢所迫,是否真心?是否忠誠?人品如何?尚未可知。且馬超自恃勇力,又是名門之後,當時僅僅四十歲,虎狼之年,血性方剛,之前的人品與三姓家奴的呂布極為類似,假如劉備帳下沒有人能鎮得住馬超,日後必定會留下禍端。而無論從名氣上還是個人戰力上,能夠鎮得住馬超的人非關羽莫屬,千里之外,作書與諸葛亮,借言比武或詢問武藝人品,其實正是起到敲山震虎,遠程威懾的作用,如果僅僅依靠文字解釋,不研究其微之妙關係,認為關羽器量狹小,不認可馬超,那就太簡單了,劉備或許也明白這些問題,之後劉備借用馬超名聲,稱漢中王,給與馬超嘉善,但並不重用馬超,或許劉備對馬超也不放心,不過是看著馬超的聲名與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