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劉恂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公元234年,諸葛亮星落秋風五丈原,病死在北伐前線。諸葛亮死後,蜀國後主劉禪表現得還算不錯,在三國錯綜複雜的亂局中,又硬撐著過了20多年。到了公元263年,蜀國的最後時刻終於來臨了。魏國權臣司馬昭,派遣大將鍾會鄧艾,帶領20萬大軍,從關中浩浩蕩蕩發兵南下,直撲蜀漢。
蜀國大將姜維此時正在隴西沓中屯田,聞聽魏軍大舉來犯,急忙帶領人馬星夜兼程,趕赴前線。姜維的部隊行進迅速,終於趕到魏國大軍到來之前,搶先佔據益州的門戶劍閣,利用劍閣的險要地勢,死死把魏國大軍堵在劍閣之下,寸步難進。
魏國著名將領鄧艾對此早已做了充足準備,他一看正面進攻受阻,於是帶領一支精兵,秘密穿越七百里陰平道,逢山開路遇水疊橋,歷盡艱辛,終於繞過了蜀軍的正面防線,突然出現在成都平原上。鄧艾這一招「掏心戰術」可謂穩准狠,一舉包圍蜀漢國都成都府。劉禪眼看大勢已去,只得放棄抵抗開城投降。
劉禪雖然做了亡國之君,但司馬昭鑒於吳國還沒有攻克,還需要留下劉禪做個榜樣,於是劉禪也得到了司馬昭的厚待。劉禪在成都郊外舉行完投降儀式,向鄧艾交出象徵皇權的印綬玉璽,鄧艾代表魏國冊封他為驃騎將軍,蜀國太子劉睿被封為奉車都尉,蜀國諸位皇族親王也被封為駙馬都尉等職。
按照《三國誌》的說法,劉禪在成都停留一段時間後,等到形勢安定後,司馬昭擔心他留在蜀國舊地,會導致蜀國遺民思戀舊主成為不安定因素,於是把劉禪和他的兒子們一起送到洛陽。司馬昭為了動搖吳國的抵抗決心,故意對劉禪加以高官厚祿,封他為安樂公,世襲罔替,賜予他豪華府邸和眾多的金銀財帛,劉禪就從一國之君變成了富家翁,每天吃喝玩樂錦衣玉食,小日子甚是安逸。
劉禪有七個兒子,長子劉睿在姜維和鍾會發起的內亂中意外遇害,第五子北地王劉諶性情剛烈,在滅國之日自盡殉國,其他五個兒子都隨劉禪到了洛陽,住在安樂公府中。《蜀世譜》記載,劉禪死時,把安樂公之位傳給他最喜歡的老六劉詢。劉詢為人驕橫凶暴,作惡多端,一度引起公憤,差點被廢黜。「永嘉之亂」中,北方漢趙國大舉入侵西晉,劉詢死在戰亂中。
但這僅僅是劉恂人生結局的一種說法。在《諸葛亮集》中有一篇《雜記》,卻記載了劉恂的另一種人生結局。《雜記》中記載,蜀漢滅亡後,劉禪和諸子即將被押往魏國洛陽之前,劉恂不願就此淪為俘虜,於是趁人不備,逃出了成都。
劉恂在關羽之子關索和諸葛亮之孫諸葛質的護送下,一路南下,直奔南中。因為諸葛亮曾經征伐南中,與當地蠻王首領孟獲等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或許能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對劉恂伸出援手。
劉恂出逃後不久,被魏國方面獲知。劉禪及其家人都是魏國的重點盯防目標,一旦讓劉恂跑了,沒人能擔得起這個責任,魏國監軍衛瓘立即出動一路人馬星夜追擊劉恂。危急時刻,駐守在南中邊境的蜀國舊將霍弋和呂凱,想辦法阻止了魏國追兵的行動,使得劉恂一行得以順利進入南中。
南中蠻王孟獲當時已經去世,他兒子孟虯繼承了他的王位。他母親祝融夫人對他說:「卻之不仁」,認為在危難之際拒絕劉恂不夠仁義,收留了劉恂,並把他秘密安置在永昌郡,就此躲過一劫。
劉恂的下落,至此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團。兩種說法都有一定依據,也都存在現實可能性,具體真相如何有待史學家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