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到底是什麼樣的 蜀漢後期人才為什麼特別的少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蜀中無大將到底是什麼樣的 蜀漢後期人才為什麼特別的少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蜀中無大將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到三國中的人才,感覺前期都是人才眾多,到了後期就顯得要少一些了,特別是蜀漢,還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孫吳與蜀漢滅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的快速流逝。在演義中,劉備冊封的五虎大將為人們津津樂道,受封的當年,關羽兵敗被殺,一年後黃忠年老故去,兩年後張飛遭人暗算,又兩年後四十七歲的馬超壯年早逝。幾年之內折損四人,加之伐吳慘敗,蜀漢將才匱乏可想而知。武侯北伐時除了魏延,用的多是王平、吳班等第二代將領。因此,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諸葛亮,認為是他不懂得培養人才所致,這可算是欲加之罪了,那麼蜀漢後期的人才為什麼特別少呢?經過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1,夷陵之戰,很多新生力量在這戰中戰死或者投降,基本都是被劉備看中的大將之才,三國誌上記載的就有10多人,那些未出名就戰死的更不用說了,多不勝數。

2、劉禪的昏暈無能,主要表現在與不善於提拔或選用蜀漢的人才,尤其是在諸葛亮死後,沒有多大作為,而諸葛亮執政期間,也存在一定的責任。

3、另一個是蜀國的地理位置關係。蜀漢的地理位置偏西南,僅佔據一州之地,人口以及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不及中原和江東。除此之外,再加上,襄樊之戰,荊州丟失,章武二年,劉備夷陵戰敗,蜀漢不僅折損了數萬精兵,同時還折損了黃權、馬良、傅彤、程畿、馮習、張南、杜路、劉寧等將領,可謂傷筋動骨。接著,驃騎將軍馬超、趙雲又相繼而逝,蜀國武將缺乏危機更是雪上加霜。

蜀漢中期除了趙雲和魏延,基本就沒有其他著名將領。造成這一系列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蜀漢的選舉人才的選官制度,是繼承了東漢末年那一套:察舉制和征辟制。蜀漢諸葛亮執政期間,人才大多是採用了征辟制,察舉制獲得。

察舉制,是以這個人是否行孝廉潔作為是否任用的標準。征辟是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徵聘與公府、州郡辟除兩種方式。然而這種選官制度,一般認為,宗族鄉黨的批評是漢朝選舉的唯一憑據,失去了這一環節,選舉就無法進行;而鄉里輿論是受到豪族左右的,他們在出仕州郡上擁有優先權,郡縣在某種程度上是為其壟斷的;相應的孝廉的選舉也就被豪族所壟斷。

對於蜀漢的本地豪族,確實劉備和諸葛亮為代表荊州派系的壓力打擊壓制的對象,導致蜀漢的選官制度,出現了嚴重的斷層,基本上沒有從蜀漢本地士族選用人才,更多的是依賴荊州人士後代和降將。因此,蜀漢無大將,最根本的原因是政治利益格局導致。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