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盛的魏國在三國中一家獨大,那吳國的結局到底又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強盛的魏國在三國中一家獨大,那吳國的結局到底又是什麼?

我們都是看過三國的人,如果讓你說一下三國末尾的故事,無非就是蜀國在劉阿斗手下家底敗光,強盛的魏國一家獨大,那吳國的結局到底又是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一、吳國還叫做江東

吳國應該是三個國家中最低調的一個,都不怎麼參與到中原的中心戰局,好像就喜歡窩在江東遠程搞事情。

確實,吳國的低調保命的信條是沒有錯的,這讓孫權成為了少有的長命皇帝。比起戰爭,他更喜歡在戰局中撿漏。

孫權先是向曹操交好,表明了自己的選擇,而蜀國的關羽等人則是很不待見他。畢竟這時候曹魏一家獨大,孫權完全就是站在了蜀國的對立陣營。

可孫權有自己的打算,甘願給魏國當小弟,這正是一種迷惑別人的政策。

他的真實目的是攪亂戰局,在中分得一杯羹。

前來討伐的劉備大軍也都被孫權打回去了,孫權亮明自己的爪牙,把荊州等地強勢奪回,穩固了吳國的統治。

曹丕一看這情形不對,自己明明受到了孫權的覲見膜拜,聯手他來對抗劉備。

怎麼孫權還擱這裡演戲,拿走荊州就跑了呢?

被欺騙的皇帝很沒有面子,曹丕也發火了,他派出幾路大軍,決定要給孫權顏色看看。

曹丕認為,解決兩國之間矛盾的方法就是啃下孫權的土地,真正實現他的統一。

江東孫家坐守一方,自然有它強大的實力。曹丕算是碰上棘手的對手了,打了幾次江東都打不下來,最後熬到他自己生病。

曹丕終於生病了,乍一聽聞這個消息,孫權高興的不行。有句話叫做趁著你病,要了你命,這簡直就是在給孫權創造機會呀!

也都是孫權的命長,在跟他同時代的那些武將名士中,佼佼者已經所剩無幾,後繼者又不如前人有才,熬死對手那不就沒有對手了嗎?

所以孫權一陣虎狼操作,又佔據了幾塊重要地盤,這才有了敢獨自稱國自立的消息,他就是東吳正式的皇帝啦!

這可是東吳重要的229年,劉備和曹操早就翹辮子,都至少過去六七年了,壓根就沒有見證這個歷史。

二、江東成為了吳國

自立門戶的東吳的脊樑骨硬了,說話做事都變得硬氣,連以前的舊仇都敢翻出來重新算賬了。

孫權同其他軍閥來往交好,同蜀國討論對魏國的瓜分,又使朝中大臣鍛煉太子內務,總之就是內外一手抓。

孫權真的很忙,他把自己的野心過了正路,只有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才不會被別人小覷,也不會被魏國吞併。

於是孫權找了小夥伴公孫淵,表示兩個人要不要一起合作攻打魏國呀?

原先孫權的合作夥伴是同仇敵愾的蜀國,誰讓他們太不爭氣,攤上一個胸無大志劉阿斗,沒有搞事情的天賦。

公孫淵是個搖擺不定的小人,他既想在魏國皇帝面前出頭,又想和吳國皇帝聯手搞事。

最後他是徹底坑了孫權一把,我收下了你的賄賂,然後轉手把你賣了,還可以在魏國那邊再次得到獎賞,這真是雙倍的快樂啊!

被公孫淵坑的孫權很生氣,打魏國還是要打的,只不過他不準備找什麼合作夥伴了。

現在一想有沒有夥伴也很無所謂,他的合作夥伴都不靠譜,不是坑自己就是坑自己。

為什麼要和那些傢伙合作呢?也許從一開始,上天就把剷除魏國這個重任交給了我一個,其他人都是廢物!

整理軍隊,號召武將,孫權親自帶著大軍下場了。可能這個決定太過草率,當他知道魏明帝也親征叫陣時,孫權又退回了大本營。

竟然不在江東坐鎮,想要親征上陣。孫權的腦子還是一時發熱,他都多大年紀了,怎麼還能跟個愣頭青一樣呢?不該,不該。

如果孫權安穩下來,老老實實守著江東隱忍發展,說不定還能趕超魏國。

但局勢不允許啊,曾經三國的「三角關係」是最穩固的狀態,現在蜀國一滅,吳國和魏國之前就沒有了阻礙,面對面對抗。

就在孫權冥思苦想之時,吳國那邊的人告訴他,太子孫登人沒了。

孫權驚懼而悲,他的太子有賢明的才幹,是合格的繼任者,三十三歲的孫登怎麼就停在了這個年紀?

是啊,一轉眼,他的大兒子都已經三十三歲了,他自己也是年過半百的老人,舉目望去,世間淨是陌生面孔。

長子的死算是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孫權鬱鬱寡歡,選了第三個年幼的兒子孫亮為繼承人。

他還有許多雄心抱負,他要振作起來,只要好好教育孫亮,假以時日,他也不會比他的哥哥孫登差的。

這個不屈不撓的想法很好,孫權剛準備展現自己的老當益壯,一場風寒就奪走了他的性命。

可憐十五歲的孫亮匆匆上位,對治國之事不怎麼開竅,被權臣孫綝一把奪走了大權,按上一個精神失常的名頭強行退位,中途還被毒殺。

後來又陸陸續續換了幾任皇帝,他們打來打去,就是內亂不斷,民不聊生。

西晉帶著大軍攻破了東吳的京都建康,至此結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