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陸遜和孫權的矛盾是怎麼產生的?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陸遜由於在「二宮之爭」中被人當槍使,於是受到孫權的責備,陸遜因此憂憤成疾,這個時候他多少歲了呢?六十三歲,年紀很大了,身體本身就禁不起情緒上出現過度的波動,受到孫權責備的陸遜心裡悶悶不樂,因此患病去世。
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恚致卒,時年六十三,家無餘財——《三國誌·陸遜傳》
那麼為何精明的陸遜會被人當作槍來使呢?
背景——二宮之爭
「二宮之爭」是指發生在吳國內部的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為了爭奪儲君之位,進而攪起的一場政治地震。赤烏四年(241年),孫權的長子孫登病逝,太子的位置出現空缺,孫和與孫霸都想成為太子,圍繞這件事東吳政治內部一時動盪不安。
矛盾開端
孫和與他的母親王夫人都受孫權寵愛,赤烏五年(242)孫和被順利的冊立為太子。當時東吳群臣還上表請求冊立皇后和諸皇子為王。孫霸被冊立為魯王,最初兩人同住在一個宮殿中,並沒有尊卑等級之分。
但群臣們認為這不符合禮制,因此請求讓魯王孫霸出鎮地方,得到孫權同意。但這件事卻讓孫霸不滿,認為自己地位下降是因為太子和他的支持者們的緣故,心裡產生了憤恨之情。
初權既立和為太子,而封霸為魯王,初拜猶同宮室,禮秩未分。群公之議,以為太子、國王上下有序,禮秩宜異,於是分宮別僚,而隙端開矣。自侍御賓客造為二端,仇黨疑貳,滋延大臣——《殷基通語》
矛盾高潮
陸遜捲入「南宮」之爭
之所以叫「南宮」,是因為東吳時期並不把太子宮邸稱為東宮,而是南宮。隨著太子孫和的幕僚和孫霸的幕僚之間相互對立,兩人的矛盾越來越深。當時支持孫和的大臣有:陸遜、顧譚、吾粲、朱據、諸葛恪;支持孫霸的幕僚有:步騭、呂岱、全琮、呂據、孫弘;
當時的「南宮之爭」也演變為大臣們的黨爭,其中支持太子的顧譚一族和支持魯王的全寄一族發生了衝突。顧譚的弟弟顧承和全寄的兄長全緒、堂兄全端都參加過芍陂之役,當時顧承受到很多封賞,全氏一族一直覺得不公平。
藉著太子黨爭的機會,全氏一族就出來揭發說顧承虛報功績,冒領封賞,顧譚兩兄弟因此下獄,後被孫權流放到交州,這件事讓陸遜心裡一支感到很不公。由於此時的陸遜在朝廷中威望很高,成為太子黨和魯王黨都在爭取的對象,起初陸遜對太子黨爭採取中立的態度。
但由於發生了一件事導致陸遜倒向太子黨這邊,那就是全氏一族的領頭人物全琮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宗族子弟入朝為官,但是被陸遜拒絕,兩人因此有了間隙。後來全氏一族又支持魯王,兩人的矛盾就更深了。
先是,二宮並闕,中外職司,多遣子弟給侍。全琮報遜,遜以為子弟苟有才,不憂不用,不宜私出以要榮利。若其不佳,終為取禍。且聞二宮勢敵,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魯王,輕為交構……琮既不納,更以致隙——《三國誌·陸遜傳》
當初孫權因為一個誤會責罵了孫和的母親王夫人,導致王夫人憂鬱成疾而死。自此以後,孫權對孫和的態度也慢慢變得冷淡下來,孫霸看到孫和不再受寵,就委託自己賓客楊竺到孫權面前提議改立自己為儲君,不過這件事恰好被孫和的僕人躲在床底下探聽到。
而且當時孫權也有要把孫霸冊立為太子的意思,這讓太子一黨十分驚恐,當時陸遜的族子陸胤就前往武昌找到陸遜將這件事告訴了他,並希望他出面勸諫孫權。得知消息以後的陸遜沒有意識到自古以來太子黨爭中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的危險。
於是親自找到孫權向他陳述嫡庶之別,希望孫權不要亂了禮制。
及太子有不安之儀,遜上疏陳:"太子正統,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 "——《三國誌·陸遜傳》
孫權從陸遜的話中發現自己和楊竺的交談信息已經流傳到武昌地方上去了,十分震怒,因此下詔責備陸遜,還將楊竺、陸胤逮捕下獄,在獄中楊竺趁機誣陷陸遜二十條罪證。但經過孫權層層追查,陸遜說是由陸胤告訴自己的,陸胤為了維護太子孫和,就撒謊說是楊竺說的,最後孫權把後者殺掉,才平息這件事。
又遣問遜何由知之,遜言胤所述。召胤考問,胤為太子隱曰:「楊竺向臣道之。」遂共為獄。竺不勝痛毒,服是所道。初權疑竺洩之,及服,以為果然,乃斬竺——《吳錄》
可見陸遜在這其中完全是被當成了槍使,後來孫權親自去問陸遜之子陸抗,才洗清了當初楊竺誣陷陸遜的二十條罪名。
孫權以楊竺所白遜二十事問抗,禁絕賓客,中使臨詰,抗無所顧問,事事條答,權意漸解。
對此孫權十分懊悔,對陸抗表達了悔意,並希望他替自己隱瞞這件事。
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三國誌·陸遜傳》
觀察整件事下來,可見陸遜並不是被孫權逼死的,而是捲入太子黨爭招來孫權的誤會。太子黨爭向來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自古以來多少大臣栽在這上面,陸遜落得如此下場,其實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