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三國網小編帶來的孫權為什麼要除掉陸遜?
江東是個英才輩出的地方,赤壁之戰周瑜打敗了曹操,夷陵之戰陸遜打敗了劉備。陸遜是東吳集團的一位文能通曉經史,武能安定邦國的儒將。早年曾經和呂蒙一起智取荊州,殺掉蜀漢的大將關羽,後來又打敗了劉備,從此聲名鵲起。但是,陸遜的晚年也有些淒涼,最終竟然被孫權活活氣死。為何作為東吳的有功之臣,孫權後來一心卻要除之而後快呢?
陸遜之死,可以說是觸碰了一個導火索,但實際又是孫權早有的心思,即便沒有導火索,也始終會引發最終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筆者在下文逐一分析原因。
第一個原因,也是直接原因,就是陸遜參與了「南魯黨爭」
所謂的「南魯黨爭」實際上就是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之間對於太子之位的爭奪。當時,孫權的大兒子和二兒子死了,孫權就冊封自己的三兒子孫和為太子。但是,同時,他又很寵信自己的四兒子,也就是魯王孫霸。這就讓朝臣對於太子之位有了猜測,於是大臣們分成了兩派。一派擁護太子孫和,一派擁護魯王孫霸。陸遜站在太子一邊,他認為太子乃國之根本,必須態度明確。就上書孫權,讓孫權早日定奪處理。
孫權不但不聽陸遜的,還派人責備陸遜,甚至將陸遜家族裡面參與「南魯黨爭」的幾個外甥都給流放了。同時,還把向陸遜通風報信的太子太傅吾粲也關進大牢,不久下令處死。陸遜想要和孫權面談,孫權卻下令不見,就這樣,六十三歲的陸遜悲憤交加,被活活氣死了。
第二個原因,陸家和孫家有著家仇國恨,孫權對陸遜其實一直都有所保留
陸遜的「從祖父」陸康,是東漢末年的太守。據《後漢書.陸康傳》記載,袁術當年缺少軍糧,求助於陸康。而陸康覺得袁術自己稱霸,是叛逆之舉,就拒絕援助。袁術大怒,就派孫策去攻打陸康。孫策是個小霸王,打仗自然是不含糊。不過陸康也不是一般人,所以這場仗打了兩年,最終陸康敗了,不久病逝。陸康帶領的陸家人,也因此受到了牽連,死傷過半。所以,陸家和孫家,可以說是有著國恨家仇的。
孫權對陸遜也是一直有保留的,在呂蒙和陸遜聯手奪回荊州的戰役中,呂蒙當時假裝生病,孫權問他誰可以接替他。呂蒙向孫權推薦了陸遜。等到荊州之戰結束後,呂蒙病重,孫權又問他,誰可以接他的位置,呂蒙的回答卻是朱然。
為什麼兩次的回答不一樣呢?第一次,呂蒙只是假裝生病,陸遜的替代具有時效性,並非真正的替代,所以孫權就同意了。第二次,本來陸遜代理呂蒙的職位打了勝仗,接替也是理所應當,但是孫權再次問呂蒙,呂蒙口中的人換成了朱然,其實也是他摸透了孫權的心理。他知道,孫權再次問他,定是不想讓陸遜接替自己的職位。由此可見,孫權對陸遜一直都有所保留。
第三個原因,陸遜是孫策的女婿,孫權並不想讓孫策的後人勢力太大
當年十八歲的孫權從哥哥孫策的手中接手了東吳的基業,那時的他還是個哭哥哥的小將軍。是張昭和周瑜將其扶上了君主的位置。然而,孫權稱帝后,顯得有點兒薄情寡義。因為他並沒有追封自己的哥哥孫策,同時也沒有任用張昭為相。古代的帝王,一旦登上了皇位,往往更看重自己的權力,親情成了皇家中最難尋的東西。
從孫權在兒子孫和和孫霸爭太子位時的處理方式——廢了孫和,賜死孫霸,也可以看出,在孫權眼裡,兒子想爭奪皇權亂鬧都毫不留情,更何況是哥哥一枝家族的。所以,孫權並不想讓孫策的後人勢力強大,以免影響自己的後代帝業。而陸遜名望很高,能力很強,又是孫策的女婿,孫權自然是心中有所顧慮的。
第四個原因,也是最重要原因,陸遜是四大家族之一,聲望很高,有功高震主的威脅
陸遜家族是江東四大家族之一,而陸遜又是江東士族中勢力最大的。陸家在東吳是高官厚祿、聲名顯赫。上至太子,下至文武官員以及東吳權貴,都和陸遜來往密切。晚年的孫權猜忌之心很重,對於和孫家有世仇、聲望又如此之高的陸遜自然是極其不放心。他怕自己有一天控制不了局面,更害怕自己的繼位人駕馭不了威望甚高的陸遜。
可以說,孫權早就想收拾陸遜了,只是苦於沒有借口。「南魯黨爭」只是一個導火索,一個借口,即便陸遜沒有參與到太子的黨爭,孫權也會找其他的借口將陸遜除掉。陸遜對東吳貢獻很大,聲望很高,也因此,犯了一個許多重臣都會犯的錯誤,就是功高震主,讓君王畏忌,那麼,自己的路也就不長了。不過,從另一方面說,晚年的孫權,已經並非明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