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公元207年冬,劉備得水鏡先生司馬徽和謀士參謀徐庶的推薦,他帶著關羽和張飛一同來到隆中,先後三次拜訪諸葛亮,在第三次拜訪中,劉備成功見到了諸葛亮,他向諸葛亮詢問天下大勢,並向諸葛亮請教如何才能達成自己的志向,諸葛亮當即指出劉備應該佔據荊州,聯合東吳,抗擊曹操,在此之後,只要逐漸發展,就可以在天下有變時派出一位上將軍出兵北伐,此時劉備從秦川出發,兵分兩路進攻中原,則大業可成。不難看出,對於蜀漢來說,荊州的戰略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後來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在此之後,劉備迂迴百折,最終佔據了荊州南部四郡,同時用自己手中的半個江夏,換來了孫權手中的半個南郡,以達成佔據荊州的目的。
公元219年時,關羽在安置好後方之後,他率領坐鎮江陵的大部分可戰之兵圍攻襄樊兩城,由於關羽水淹七軍,聲勢威震華夏,以至於曹操為防止關羽攻克樊城,大軍深入曹魏腹地,曹操甚至都有了都城北遷以避關羽鋒芒的打算,可見從荊州出兵北伐的方案是沒有什麼問題。如果在這個時候,劉備能率領大軍出秦川而攻打曹操,曹操大軍將兩面受敵,從而使得曹操也沒辦法派出大量援軍支援樊城,最後,關羽的北伐說不定就成功了。可見從荊州出兵北伐的重要性。
只可惜孫權不願意看到關羽攻克樊城,他派出呂蒙白衣渡江,就此佔據荊州後方,導致關羽兵敗,在此之後,關羽突圍不成,反被潘璋手下部將馬忠生擒,最終還慘遭殺害。在此之後,僅劉備發動過一次東征,而在諸葛亮掌權之後,他常年北伐,卻沒有一次出兵東征。要知道荊州既是《隆中對》裡極為重要的地方,在此北伐又有莫大的優勢,可見荊州的重要性。既然荊州如此重要,為何諸葛亮要執意北伐,而不找機會奪回荊州?
其實,諸葛亮之所以常年北伐而不東征,一方面是戰略上不允許。要知道荊州對於蜀漢來說十分重要,但荊州對於東吳而言也同樣如此,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誰都不可能放棄荊州這塊區域,在劉備時期,蜀漢與東吳都表現出了佔據荊州的決心。而蜀漢當時不得不選擇放棄荊州,一是因為諸葛亮的戰略大局在變,二是因為夷陵之戰後,諸葛亮沒辦法同時與東吳和曹魏動手,在無奈之下,他只能繼續與東吳結盟,以防止兩線作戰,三是因為荊州的慘痛教訓歷歷在目,而當時的蜀漢勢力羸弱,即便佔據荊州,蜀漢也沒辦法守住荊州。而諸葛亮又是有大局觀的人,他不會再次選擇與東吳爭奪荊州,而耗盡本就不多的資源。
另一方面,是因為從戰術上分析,爭奪荊州是辦不到的事情。蜀漢與東吳先後有三次爭奪荊州的戰事,而這三次戰事都是以蜀漢失敗而告終,即便蜀漢沒有完全輸掉,但蜀漢也是弱勢的一方,而且當時東吳都是以極小的代價換取了巨大的利益,可見東吳諸位將領在荊襄地區的戰術素養遠勝於蜀漢將領。正因為諸葛亮從這三次與東吳的交鋒中,看不到佔據荊州的可能,再加上從戰略大格局上來看,蜀漢需要東吳的援助,因此在當時的格局下,諸葛亮果斷放棄荊州,而選擇可以獲得最大利益化的北伐,是沒有什麼問題。
筆者認為,諸葛亮放棄荊州而選擇北伐,並不是因為荊州不重要,或者北伐更容易實現,而是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諸葛亮不得不選擇聯合東吳,北伐曹魏的戰略方針,因此他不可以率先違背盟約而攻打東吳,奪取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