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不殺關羽而是殺馬謖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建安十三年,在北方所向披靡的曹操在赤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慘敗。「舳艫千里,旌旗蔽空。」的曹氏水師被周公瑾「談笑間,檣櫓庫灰飛煙滅。」事後,曹操痛哭「若奉孝在,絕不容吾有此大失!」。
其實在演義中,如果不是關二爺,曹操可能連痛哭的機會都沒有了。當時諸葛亮安排關羽在華容道截殺曹操,諸葛亮也算準了曹操會走華容道。但是,曹操卻利用關羽重情義的特點,以當年自己的收留之恩來讓關羽放過了自己。
雖然如此,早已立下軍令狀的關羽卻並沒有以死謝罪。這並非是諸葛亮心慈手軟,因為二十年後,同樣立下軍令狀的馬謖因為不聽軍令,擅自妄為導致街亭失守,北伐大計毀於一旦,而被諸葛亮在撤軍後斬首。為什麼同樣立下了軍令狀,但是諸葛亮放過了關羽但是沒放過馬謖呢?
這其中有兩點原因,第一點是關羽和馬謖在蜀漢集團的位置是天壤之別的,諸葛亮根本沒有能力去動關羽。第二點是諸葛亮是否是認真地立的軍令狀,是否是認真的準備按照軍法行事。
第一個原因很好理解,我們都知道關羽是蜀漢軍事集團老大的拜把子兄弟,在蜀國,劉備老大、關羽老二、張飛老三,劉禪都只能排第四。
關羽是什麼資歷?那是從劉皇叔創業班底只有三個人的時候就跟著干的,妥妥的元老級人物。
桃園三結義是蜀國領導層的創業伊始這時候關羽就在了,諸葛亮那是在很久之後才被三顧茅廬請出來的,雖然也算是第一代領導層,但是跟關羽比還不夠資格。我們看看眾人得知關羽放走了曹操後大家是什麼反應。《三國誌通俗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卻說孔明欲斬雲長,玄德曰:「昔吾三人結義時,誓同生死。今雲長雖犯法,不忍違卻前盟。望權記過,容將功贖罪。」孔明方才饒了。
諸葛亮要把關羽軍法處置了,劉備說我倆這三結義,同生共死,他要死,我也得死。你要連你老闆一起殺嗎?孔明才放過他。這就相當於你在公司裡是個分公司總裁,你發現上面空降的一個人有經濟問題,你找老總要處理這個人,老總說:「這是我親弟弟。」你怎麼辦呢?當然要放過了。
馬謖是誰?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馬謖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馬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丞相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
本來人才鑒定機劉皇叔臨終之時對諸葛亮說:
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你要對他多加考察。
但是諸葛丞相有別的想法,他覺得馬謖還有救,於是讓馬謖擔任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論軍事謀略,從白天直到黑夜。
但是再怎麼器重你也不是人家親兒子,他有什麼顧慮和理由不殺掉這個壞了北伐大事的傻缺呢?
第二個原因,就是諸葛亮給關羽立軍令狀和派關羽攔截曹操,是壓根沒指望關羽能完成任務。
但是給馬謖的任務真的是不容有失的。我們看諸葛亮是怎麼給關羽軍令狀的。諸葛亮先是說:我不是不用你,我怕你這人重情義,把曹操因為昔日舊恩給放了。
於是,文中寫到:
雲長曰:「軍師好心多!當日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報過他了。今日撞見,豈肯放過!」孔明曰:「倘若放了時,卻如何?」
然後這倆人才立下軍令狀,約定如果關羽心念舊恩放了曹操就軍法處置。
諸葛亮都猜到關羽能放了曹操了。當時諸葛亮也的確想放了曹操。因為三國鼎立,蜀漢最弱,尤其是當時如果滅了曹操,那麼蜀漢絕對無法抵擋住東吳。曹操必須要放,但也不能明著命令手下放。
唯一算準能放了曹操的就是關羽,立軍令狀就是個形式。所以關羽放了曹操反倒正中諸葛亮下懷。可是馬謖不一樣,諸葛亮把他安排在那真的只是讓他好好打仗,可不是需要他丟失街亭的。這種情況下雖然都立下了軍令狀,但是馬謖的確必須斬首。
不過正史裡可沒有華容道這檔子事,以上原因只是根據演繹劇情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