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關羽敗在了一個“傲”字上,但具體又體現在何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都說關羽敗在了一個“傲”字上,但具體又體現在何處?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一代武聖關雲長,忠義無雙,義薄雲天,卻因大意使荊州失守,節節敗退,不幸遇難。世人都說關羽敗在了一個「傲」字上,但具體又體現在何處?關於這一問題,下面三國中文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一、第一傲

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孫權曾派諸葛瑾為使者,聽說關羽有一個女兒尚未婚嫁,且孫權有一個兒子甚是聰慧,願兩家結為親好,共同抗拒曹操。這理應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關羽的回答確實讓人大跌眼鏡: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這句話換誰聽了都不好受,孫權好歹也是江東之主,卻被一介武夫罵成喪犬。遂使孫權大怒,暗與曹操結盟,共取荊州。其實在諸葛亮進西川的時候,就給關羽留下了八個字:東聯孫權,北拒曹操。如此可保荊州不失,可是關羽卻是認為諸葛多慮,根本未有放在心上。這便是第一傲。

二、第二傲

爵封五虎將之時,得知黃忠也在五虎將之列,大怒,不肯受印。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長沙一戰,關羽雖勝得黃忠一籌,卻也深知此人武功了得。黃忠雖年近七旬,但老當益壯,臂能開二石力之弓,有廉頗之勇,如果真當黃忠年輕時候與關羽一戰,孰強孰弱未可知,且自關羽斬龐德,擒於禁,更是視天下英雄如草芥,能看上眼的根本沒有幾個人。這便是第二傲。

三、第三傲

呂蒙曾詐病,讓孫權拜陸遜為將,陸遜即可差遣人去拜見關羽,在信裡面言辭極為卑謹,稱呼關羽為美關公。關羽自然是開心得不得了,說道:仲謀見識短淺,用此人孺子為將。

孫權作為一個君王,又豈能眼拙識一個孺子為將,且江東弟子多是才俊,怎麼可能如此平凡無奇。關羽不但不加以戒備,還撤掉了荊州的大半部分兵馬去攻取樊城,這才讓後話有呂蒙白衣渡江取荊州。為將者,不能識人,沉迷於自身的威名和他人的讚揚之中,在驕傲和自滿中成長,又怎能不經歷一場大敗。此乃第三傲。

四、第四傲

關羽敗走麥城,在趙累的建議下,先回西川,整兵再來。在向北通往的西川路有大路和小路,王甫怕小路有埋伏,建議走大路。可關羽的一句話再次體現出了他的「傲」:雖有埋伏,吾何懼哉。短短八字,卻有著說不出來的傲。

都在這個節骨眼上了,還是不肯舍下面子,本身自己的身上就有著箭傷,再加上年紀已大,武力本就不如從前。卻還要以卵擊石,用自身的老弱殘軍,去硬碰孫權的鐵騎勁旅。別人已經下好了圈套等著他來,他這倒好,明明知道是圈套,還一股腦地衝過去。這樣下去又怎麼可能不是失敗。這便是第四傲。

毫不誇張地說這四傲,便是使關羽一步一步走向失敗的根本原因。未有一種大局觀,看不起別人比自己能力弱的人,且對於自己的失敗還抱留有幻想,過於的剛愎自用,認為自己依舊能夠所向無敵,縱橫天下。想當年呂布如此應屆,最後也是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自身的驕傲也讓整個國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關羽自從死後,也是蜀國走向下滑的開始。劉備坐擁東西二川,一切原本都是按照諸葛亮「隆中對」方案發展的,本可平定天下,復興漢室。但是因為荊州的失守,二弟的遇害,使得作為仁兄和君王的劉備不得不先下江南攻取東吳,完全打亂了該有的計劃。要知道,天下的首要對頭依舊是曹操,如此一來,有些得不償失。

一場夷陵之戰,虧損掉了蜀中的多半精銳,國家從此一蹶不振。多少良將也皆命喪於此,要知道,在三國的後期,良好的將領都實在太少,以至於「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可以這麼說,這些事情關羽多少都是要買點單的。而且在諸葛亮七次北伐之時,多少次失敗都是因為糧草原因而失敗。荊州乃天下之腹,交通路線四通八達,卻因為關羽的大意與驕傲丟掉了。

雖說關羽的傲氣讓人心生惋惜。但是放眼整個三國歷史,他確實有著他該驕傲的地方,時勢造英雄,從一名無名小卒到名震天下的英雄,有的不僅僅是武藝,還有忠義二字。而忠義二字,在那個混亂的戰爭時代尤為難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