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一直認為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以為讖文云:「代漢者,當塗高也。」說的就是自己,故袁術獲得玉璽後,常有稱帝的野心和意圖。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二月,袁術稱帝於壽春,建號仲氏(又稱仲家),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但是很快失敗。
袁術稱帝失敗的外部原因在於當時漢天子仍在,因此稱帝並不名正言順,面臨其他諸侯的群起而攻,內部原因則是稱帝后,袁術治下的底層士兵和人民生活饑困,民不聊生。具體原因如下;
一、諸侯攻打
袁術稱帝的行為,被天下諸侯所不齒,袁術等於成為了眾矢之的,不久就接連遭到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的叛盟與打擊。
1、孫策在江東脫離袁術而自立,逐走袁術任命的丹楊太守袁胤,並連帶使得袁術的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在收到孫策的書信後,棄袁術投孫策(兩人皆是孫策親戚),使得袁術喪失廣陵、江東等大片土地,勢力為之一挫。
2、呂布大敗袁術軍,在淮北大肆抄掠。
3、曹操親自征討袁術,在蘄陽擒斬袁術大將橋蕤、李豐、梁綱、樂就,袁術奔逃到淮南。
二、民不聊生
袁術稱帝后,任命九江太守為淮南尹,廣置公卿朝臣,在城南城北築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壇。生活上奢侈荒淫,揮霍無度,而軍中的士兵卻處於飢寒交迫的狀態。在他的腐敗統治下,江淮一帶民不聊生,許多地方斷絕人煙,饑荒之中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當時沛相舒邵(字仲應)勸袁術散糧救饑民,袁術聽後大怒,將斬之。舒邵說:「我知道一定要死,所以這麼做。我情願以自己一人的性命,從災難困苦中救出百姓。」袁術受感動,下馬拉著他的手說:「仲應,您只想自己享有天下美名,而不願意與我共同分享嗎?」然而,此時袁術的衰敗已經無法逆轉。
三、部下背叛
建安四年(199年),其部曲陳蘭、雷薄叛變,在掠奪糧草後,奔赴於灊山。走投無路的袁術,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陳蘭,卻為雷薄等拒絕,於是又將帝號歸於袁紹,袁紹同意接納袁術。
四、劉備攔截
袁術前往投奔袁紹長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結果在路上被曹操派來的劉備、朱靈軍截住去路。袁術不得過,又退往壽春。
六月,退軍至江亭。當時軍中僅有麥屑三十斛,時六月盛暑,袁術欲得蜜漿解渴,又無蜜。歎息良久,乃大吒曰:「袁術怎麼會到這個地步!」最後嘔血鬥余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