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貫中的筆下,關羽成了武聖,也為其虛構了不少戰績。這當然是因為羅貫中佩服關羽。但羅先生誇張的描寫卻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紛紛站出來口誅筆伐,貶低關羽。特別是現在網絡發達了,批評得也更厲害了。不信你百度一下看看,什麼好美色,不通政治,愛慕虛榮等等,據說這些貶低關羽的網友都是讀過「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倒是在民間,關老爺依然備受恭拜。
其實原因很簡單:關羽的忠、義是一種樸素的思想,這種樸素的思想早已深深扎根於廣大民眾心間。那關羽的勇是不是徒有虛名呢?因為羅貫中移花接木,原意欲突出武聖的高大全形象,不想卻授人以柄,大家於是紛紛撰文論證關羽的哪些戰績是假的,哪些是虛的,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懷疑關羽的武藝和戰績。
看看現在三國演義的序言,毫不客氣的講,那是篇思想淺薄、誣罔視聽、疑誤後生的文章。序言裡對關羽(還有曹操、劉備、諸葛亮)的評論既與三國演義唱反調,又沒有考慮到三國誌的史實,有時將小說與史實混為一談,其實歷史這東西還真說不清楚,說算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不能全相信,有人會覺得那些文字更像寫小說。
繼續談關羽。不管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給關羽虛增了許多戰績,但有一點仍然是肯定的,那就是:三國武將裡,關羽的戰績最好。這一點僅憑三國誌記載就可以證明。臨陣斬著名將領的武將只有兩個:關羽白馬殺顏良,圍曹仁,水淹七軍擒於禁、殺龐德;黃忠殺夏侯淵。馬超、趙雲、夏侯惇、許褚、典韋有這樣的戰績嗎,他們斬殺的大都是小兵小將。
在那個年代,臨陣殺一個無名小將容易,但要殺一個大將卻並非易事。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舉一個例子:袁尚手下大將郭援領兵侵犯河東,鍾繇和馬超聯兵破之,馬超的部將龐德親斬郭援之首。
就是這麼一件事,在三國誌裡卻多處宣揚,在鍾繇傳裡寫,在馬超傳裡寫,在張既傳裡寫,在龐德傳裡更是不惜筆墨:「譚遣郭援、高幹等略取河東,太祖使鍾繇率關中諸將討之。德隨滕子超拒援、干於平陽,德為軍鋒,進攻援、干,大破之,親斬援首。拜中郎將,封都亭候。」由此可見,臨陣破敵斬將並非像小說裡寫的那樣,砍瓜切菜一般。如果大家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關羽那時候為什麼會「威震華夏」(三國誌關羽本傳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