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這場決戰中,袁紹和曹操都使盡了各自的手段。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雙方自然都對外交沒有疏忽。在戰區周圍的勢力,雙方都不遺餘力地進行拉攏。其中勢力最大的,盤踞在荊州的劉表,自然也成為雙方拉攏的對象。
首先分析劉表實力及其為何沒有襲擊曹操後方。
劉表是漢室宗親,他統治下的荊州人傑地靈,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他位於曹操的側背,如果他與曹操為敵,自然會給曹操帶來極大的麻煩。而且劉表並不是庸碌之人,他當年單騎上任,能夠控制荊州士族,得到他們的擁護,掌握住荊州,也體現了他的才能。
這樣,曹操和袁紹都派出了使者,去與劉表接洽。袁紹在討伐董卓的時候,本來就和劉表結盟,這一次當然更是進一步加強與劉表的關係。劉表最後答應了和袁紹結盟,共同對付曹操。
而曹操這裡,也向劉表伸出了橄欖枝。曹操在分析劉表的時候,認為他沒有遠大的志向,自保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且劉表的手下門派林立,意見不一,劉表難有作為。因此,曹操也針對袁紹的行動,對劉表進行拉攏。
而劉表方面對將來的戰略方針眾說紛紜,使得劉表也舉棋不定。他雖然答應了袁紹求援的請求,雖然袁紹多次請求,讓劉表偷襲曹操後方,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但是劉表一直按兵不動,他的手下韓嵩和蒯越都勸他投靠曹操。
他們說現在袁曹相持,劉表你的作用舉足輕重。如果想有所作為,就乘他們現在疲弊的時候乘勢而起,如若不然,就選擇兩者其中之一投靠他。否則將來他們不論誰勝利,都會怨恨你。曹操善於用兵,手下的將領謀士參謀眾多,一定能戰勝袁紹,因此歸順曹操是為上策。
劉表認為天下事還未可知,依然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不參與曹操和袁紹的鬥爭。可是,他的手下並不甘心,一再遊說他。最可笑的是,為了刺探曹操的虛實,劉表派韓嵩出使許都。韓嵩到許都後,受到了曹操的盛情接待,曹操還拜韓嵩為零陵太守。結果韓嵩回來後,為曹操大肆吹噓,勸劉表把自己的兒子送許都當人質,歸順曹操。氣得劉表差點殺掉韓嵩。
不過,不管手下如何遊說,不管袁紹和曹操如何動員,劉表一直就抱著中立的態度,不參與官渡之戰。不過這樣一來,曹操也解除了後顧之憂,已經心滿意足了。
那麼,如果劉表聽從了袁紹的請求,出兵曹操的後方,會不會拿下許都,把曹操逼入絕境呢?
這從歷史來看,是不見得的。曹操老謀深算,他在對付袁紹的時候,就對後方的安全做了安排。曹操的總兵力三萬多人,用於保衛後方安全,保護糧運安全就用了一萬多人。他的手下的大將曹仁、夏侯淵、曹洪等人和主要謀士參謀荀彧都留守後方。其中,曹洪駐守宛縣專門防備劉表,李通和蒲寵駐守汝南防備孫策,同時,由於曹操外交上的巨大成功,南陽的張繡也投靠了曹操。
這樣一來,如果劉表出兵許都的話,他首先就要遭受曹洪的阻擊。當然,他本可以得到孫策的協助,可是天公不作美,孫策在準備出兵許都之前,死於暗殺。這樣,劉表就失去了所以的援助,只能一人面對曹操。
劉表出兵許都,曹操留在南方的所有兵力都會轉而與之作戰。張繡、曹洪、李通和曹仁都會投入戰場,還有曹操陣營中的謀主荀彧坐鎮許都指揮。劉表的軍隊是很難戰勝他們的。
當時,袁紹為了打敗曹操,曾經派出兩支軍隊繞道去襲擊曹操的後方,結果都遭受了失敗。這裡面主要的一支人馬就是劉備。劉備在襲擊曹操後方的時候,被早已有所準備的曹仁所部擊敗,被迫逃走。劉表的軍隊精銳程度不可能會比劉備強,所以說,要打敗曹軍的希望是很渺茫的。
而且劉表的手下意見也不統一。劉表的手下居然有很多勸他投降曹操的,這種情況更讓劉表心生疑慮,舉棋不定。在史書上對劉表的評價不高,主要就是說此人優柔寡斷,對手下放縱,不能將荊州士人團結成一個堅強的團體。
由於劉表的政治、軍事能力都不是曹操的對手,所以,劉表不敢和曹操對敵。曹操在官渡之戰前,就對自己的後方做了萬全的安排。他留下了相當的兵力,並加大外交的力度,使得張繡歸順,孫策慘死,造成劉表孤立無援的局面。
如果劉表出兵許都,他只會給曹操造成一定的壓力,意義不大。在曹軍預有的準備下,他不但會沒有多少收穫,反而因為內部不統一,軍隊質量低劣,遭到意想不到的失敗。因此,劉表在官渡之戰中,採取保境安民的策略,站在中立的立場上,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