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進京把持朝政後,天下紛紛而起,以袁紹為盟主的關東十八路諸侯群起討伐董卓,這其中就有北平太守公孫瓚,劉關張三人當時也是托身於公孫瓚麾下。先是華雄稱雄於汜水關,接連斬了鮑忠,俞涉以及上將潘鳳,還順便襲營擊敗了孫堅,隨後華雄被關羽所戰;其後呂布又揚威虎牢關,接連擊敗聯軍大將,直到劉關張三人出馬才趕跑了呂布。
十八路諸侯中,只有公孫瓚一人是自己親自出馬戰呂布,其他的都是派部將出戰,可以看出一方面在眾諸侯中公孫瓚的武力應該是位居前茅的,公孫瓚估計對自己的武力也還是有點信心的,否則也不會看到呂布斬了這麼多大將還主動衝上前去;再則也能看除了公孫瓚還是有點擔當的,至少不像有的諸侯那樣畏敵。那麼,公孫瓚的武力到底如何,他在三國眾多著名將領中大概居於什麼水平?今天就大概分析下。
先看他和呂布的對戰。「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之前呂布殺河內著名將領方悅,張揚部將穆順都是一戟就殺於馬下,堅持最久的是武安國,十幾回合被砍斷手腕。這裡所說的數合應該是大於三合的(如果是不到三合,按羅貫中的習慣,他一般都會說「不及三合,只一合"之類的說明),就按五合算,也就是說公孫瓚五合敗於呂布之手。這其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績了,三國之中,除了在二十四著名將領榜上的人之外,能在呂布手下走上五個回合沒被斬殺估計真的不多。
再看他和文醜的對戰。'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也就是說公孫瓚可以和文丑打十幾個回合才落敗,而文丑隨後和趙雲打了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趙雲的武藝大家知道,他槍下大部分都是一合或數合就挑殺對方。
這裡有個很好的參照對象,他就是曹操麾下和於禁,樂進齊名的李典,「曹仁命李典出陣,與趙雲交鋒。約戰十數合,李典料敵不過,撥馬回營。」兩相一對比,可以看出,公孫瓚的武力應該和李典是類似水平。(這裡要說明一點,李典為人謹慎,他是料敵不過,覺得打下去肯定輸,所以就先撤了,真打,應該還能多撐幾個回合),所以綜合來說,公孫瓚可能略遜於李典。李典除了和趙雲單挑過,還曾活捉十萬黃巾頭領黃邵(這裡有個比較,和黃邵同樣是十萬黃巾頭領的管亥和關羽打了幾十個回合才被殺,同為十萬黃巾頭領,黃邵和管亥的武力應該不會相差很大;除此之外,李典在博望坡的時候還從關羽的眼皮底下逃走過。說這麼多,不是要拿李典和關羽比較,而是說李典的武藝應該是比較強的)。
綜合來看,除了眾所周知的二十四著名將領外,公孫瓚排在三十多名應該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