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東漢末年誰才是匡扶漢室的人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三國亂世,英雄輩出,各路諸侯紛紛出來搶地盤,最終以三分天下的形勢結束紛爭,即曹操、劉備、孫權。曹操、劉備之所以能夠在亂世中站位腳跟,稱霸亂世,離不開一面大旗:匡扶漢室。然而,曹操並沒有在這條路上走太久,以至於到了最後,被天下人公認為『漢賊』,尤其是在有心人(劉備集團)的大肆宣揚下,漢賊的名號被曹操徹底坐實。
當然,曹操被視為漢賊也並不是空穴來風,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自立魏王,擁有自己的封地,又私自成立一個『獨斷獨行』的機構(可以不用通過漢獻帝劉協直接下達命令),這樣一來,漢獻帝劉協徹底被架空,而曹操也徹底坐實了漢賊的名號!既然被認為是漢賊,那麼就必須有人除賊,身為皇叔的劉備再適合不過了。劉備舉著『匡扶漢室,除賊安邦』的大旗,志同道合的人紛紛加入劉備的行列。其中,以關羽、趙雲為代表。
219年,關羽率領荊州軍北上伐魏,發動荊州之戰。照理說,關羽曾經投降過曹操,曹操也並沒有拿關羽當俘虜對待,並且上表漢獻帝劉協冊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金銀珠寶更是整箱整箱的送,關羽不應該攻打曹操啊!打也應該先打孫權嘛!說到底,還是離不開『匡扶漢室』的口號。關羽非常重義氣,然而,關羽的『義』是民族大義,並不是個人之間的義氣!況且,幫助曹操解白馬之圍、斬顏良,基本也已經還清曹操當年不殺之恩。現如今,曹操被視為漢賊,漢獻帝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征討曹操勢在必行,只因他是『匡扶漢室』的一份子!無奈的是,孫權背棄盟約,偷襲荊州,最終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221年,劉備毅然決定發動對吳戰爭,一心想要讓孫權付出代價的劉備,正要出發時,有一人極力阻止劉備,他就是趙雲。趙雲曾對劉備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一句話闡明趙雲一心匡扶漢室的決心,無奈的是劉備沒有聽取!倘若劉備能夠聽取趙雲的建議,我想夷陵之戰就不會發生了,蜀漢的精銳更不會被劉備賠光。
然而,劉備、關羽、趙雲這三個人的匡扶漢室的決心相比於他卻只有望塵莫及的份!關羽的敗亡終究因為自己高傲的性格;劉備的敗亡在於小看了東吳,輕敵了陸遜;趙雲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他卻不一樣,因為他為了匡扶漢室真真切切的付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個人就是魏延。234年,伴隨著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對於大軍何去何從,諸葛亮早已有了規劃:楊儀暫領兵權,魏延、姜維斷後,大軍撤回蜀中。當楊儀派遣費瑋告訴魏延大軍撤退,斷後的命令時,魏延說了一句讓費瑋驚的合不攏嘴的話:「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雲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大體意思就是,丞相(諸葛亮)死了,但是還有我!漢賊未滅,漢室大業未成,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荒廢掉呢!
如果真讓魏延領了兵權,我想司馬懿沒準就得把命撂在這了,你想想,當司馬懿得知諸葛亮死後,料定蜀軍肯定會撤退,也只有撤退一途,司馬懿也會很高興的捲起鋪蓋準備回家,全軍上下都會產生一種懈怠,這時魏延率領蜀軍突然殺到,會怎樣?很可能未來的晉宣帝就不存在了!可惜的是,沒人聽得進魏延的『瘋言瘋語』,魏延見此非常淒涼,隨後不惜用自己的性命表示『匡扶漢室』的決心,燒絕閣道,阻擾大軍前進,目的只有一個:匡扶漢室!誅殺漢賊!最後,卻被楊儀派遣的大將馬岱所斬殺,並被夷滅三族,到死落了個身死族滅的下場,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