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在內容上傾向於「擁劉反曹」,將曹操塑造成狼子野心的奸雄,企圖篡奪漢朝的江山,這時候道德信義化身的劉皇叔登場,他不僅仁厚愛民,而且敢於對抗「曹賊」,不知不覺在我們心中就成了一位理想的明君典範。所以如果通過《三國演義》來看,我們就會覺得曹操是一個有極強政治野心的人,從他不斷不滿於自己地位便可見一斑:丞相—魏公—魏王,而且極其虛偽——想刺殺董卓最後卻變成了獻寶刀。但是曹操哪怕虛偽也是明面上的,換句話說就是曹操坦蕩蕩,自己敢做敢認,所以稱他為一世梟雄可以說實至名歸。然而我們如果要稱劉備為英雄,那麼我覺得實在是有辱於這個名詞,因為劉備可以說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虛有其表,說他偽君子、三國中最虛偽的人都不為過。
最直接的虛偽在於劉備有欺世盜名、裝腔作勢之嫌。他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三國演義》中漢獻帝劉協也為他確定了族譜,但是我們就一定能夠確定他就是中山靖王之後嗎?南朝人裴松之和元人胡三省在注《三國誌》和《資治通鑒》時均已明確指出:劉備「雖出自孝景,而世數悠遠,昭穆難明」,「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昭穆難明」和「不可考」很直接就可以說明問題所在——劉備到底是哪根蔥我們不知道。
而他正是利用我們不知道他的實際情況來作文章,中山靖王是漢初的一位王爺,劉備所處時間為東漢末年,這中間還有王莽亂政等事件,一共橫跨三百多年。這位西漢的皇室貴族,有著強大的生殖能力,繁衍了上百子孫,在擴大家族空間的同時,也給後世的依草附木者提供了一個很大的假冒空間,劉備就是在這個模糊的空間裡,給自己找到一個定位,而這個定位決定了他一生的成就。至於漢獻帝劉協為他確定族譜就一定是正確的嗎?要知道當時漢獻帝劉協受制於曹操,急需一些人幫他制衡曹操,不然也不會有衣帶詔事件,所以我們可以懷疑漢獻帝劉協此舉亦是為了拉攏劉備對抗曹操。
還有便是之後的伐吳之戰,名義上是為了關、張復仇,好像極為義氣。但是一個說出「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補;手足斷,安可續?」的人真的會為了義氣傾全國之力伐吳?而且哪怕東吳把所有的仇人都送來,並再次表明要送還夫人,返還荊州,以求和好時,仍舊一意孤行!身邊至親之人妻子兒女都不懂得珍惜如何真正懂得兄弟義氣?不過是以「義」為名妄想消滅東吳罷了,活脫脫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最可怕的是他常為了自己的霸業拋妻棄子——為了拉攏趙雲而怒摔阿斗;為了繼續伐吳,拒絕東吳送回孫尚香。如此之人談何人性?
再說他的仁義,這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誰殺他就是不義。可是事實是這樣的嗎?長阪坡之時硬是要帶上百姓,說好聽點就是哪怕自己逃得再慢也不能放棄他們,真是好一副仁君之姿。然而之前跟過曹操一段時間的劉備難道不知道曹操虎豹騎的機動性和殺傷力嗎?虎豹騎分分鐘可以追上劉備,而且戰鬥力驚人,令北方的胡人聞風喪膽。既然劉備想在曹操手下活命,那麼他沒有理由不瞭解這支部隊。但是劉備依舊「仁義」地帶著百姓逃跑,實在假仁假義——無非是知道跑不過曹操,便想以百姓為肉盾,製造混亂,方便自己逃跑或者給自己拖延時間等待孔明援軍。
而他的假仁假義除了摔阿斗而拉攏趙雲外,最讓人不齒的就是白帝托孤。「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無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愣是把諸葛亮感動得終身為其江山操勞而卒。明是支持諸葛亮自己來主政,實際上是想讓諸葛亮輔佐劉禪,而讓其開口不得也只好甘心輔政了,單看劉備這個臨終遺言的意蘊,李贄就一針見血地評道:「只此一語,便得孔明之魄,玄德真奸雄哉!」
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寫道:「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至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裡的「似偽」說的就是劉備的虛偽,可見早有人對他看得透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