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沮授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估計都知道那句「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鳳雛龐統因為流年不利,沒發揮太多的作用,就掛在了落鳳坡,而臥龍諸葛亮卻是在《三國演義》中,大放異彩,在諸葛亮出現之前,劉備帶著關羽、張飛一直在外面給人家當保安,是諸葛亮的出現,才讓劉備鹹魚翻身,三分天下,可在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遠沒有那麼厲害,反倒是有一人,讓三國頂級獵頭曹操評價頗高。
曹操認為,只要能得到他,天下就不足慮了。那麼這個人是誰,他又有有何過人之處呢?
這個人名叫沮授,是漢末河北地區的名士。大家看過駱駝前面文章的應該都知道,在漢末,沒有家世光有本事,是很難出頭的。所以雖然沮授才華過人,但他一直都工作在基層,並沒有機會登入廟堂。後來董卓在河南的半個老鄉韓馥當了冀州牧,沮授就成了他的手下。不過當時韓馥為了管理需要,從老家找了一批謀士參謀,對於沮授這樣的本地人反而並不重視。所以當沮授建議他不要將冀州交給袁紹時,他並沒有聽。
等到袁紹鳩佔鵲巢,當了冀州的話事人,處處排擠韓馥,最後擔驚受怕的韓馥,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沮授一看袁紹當了新領導,就積極為袁紹獻策,讓他早點把正在流亡的大漢天子給接到河北,然後借大漢天子之名,就可以號令諸侯,成就一番事業。袁紹當時出於多種考慮沒有答應,等到後來曹操藉著天子的名義敲打他時,他又懊悔莫及。
在《三國誌》中,諸葛亮曾用「隆中對」為劉備規劃了未來,而魯肅則憑借「榻上冊」為東吳制定了勝利的藍圖,劉備和孫權,後來基本上都是按照諸葛亮和魯肅的規劃去做,因此最後都成了三分天下的主角。其實沮授也為袁紹做過類似的規劃。不過這個規劃的核心,就是「挾天子」而佔據大義,然後以冀州為根據地進行發展,袁紹因為沒聽,所以……
雖然袁紹在大方向上沒聽沮授的,但是沮授並沒有放棄袁紹(當時主公和謀臣是雙向選擇)。在後來的官渡之戰之前,沮授曾建議袁紹,不要急於和曹操打總決戰,因為當時的袁紹,已經佔據了河北四州,既不缺糧也不缺兵,而且公孫瓚敗亡後,河北需要防禦的敵人也遠沒有身處中原的曹操多。因此沮授建議不要打總決戰,而要打持久戰,利用目前的優勢,一點一點的把曹操拖垮,不過袁紹依然沒聽。
袁紹曾經還做過一件蠢事,就是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在各州,打算看他們的表現然後選一個當繼承人。沮授知道以後,第一時間就進行了勸阻,沮授勸諫袁紹說,你把繼承人的位子早點定下來,下面的人就安心了,你這樣弄得不明不白的,下面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會找一個目標投靠,然後對於其他人就會打擊,這是取禍之道,要早點收手啊。但是,袁紹依然沒有聽。
至於袁紹為什麼沒有聽的原因,駱駝在昨天的文章裡已經詳細的講過,其核心的原因是,當時袁紹手底下有兩股勢力,一股是他的「鄉黨」,這群人都來自河南;另一股,是河北的土著。在袁紹的心裡,他更信任他的那群老鄉,因此他對於河北本地的沮授並不放心,因此他對於沮授的建議並沒有採納。但是他不會想到,在「官渡之戰」中,背後給他一刀的正是他的老鄉許攸,而他不信任的沮授,卻對他一直忠心到死。
因為曹操和袁紹對戰之時,都在對方的內部安排了間諜,所以曹操對於沮授的那些建議都有所耳聞,因此他對於沮授的能力非常的認可,所以才有了他對沮授的評價。沮授雖然死了,但是他的事跡告訴我們,三國時,有戰略眼光的謀士參謀,並不只有臥龍、鳳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