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大漢王朝已經沒有能力控制各地勢力,各地勢力佔領疆土,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發動了暴亂,讓百姓過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就出現了很多有才能的人,想在這個戰亂的年代,找到一個可以施展才能的舞台。他們在尋找的路上,各地的豪強望族就開始了壯大自己的勢力,招募了很多有博學的人。
可是在大的團隊來攻打他們的時候,還沒有壯大就投降了。這些有才華的人,覺得他們並沒有可以在這戰亂的年代,可以縱橫疆場。所以,他們就權這些小地主投降了。對於這些人才來說,跟著誰打江山都一樣,但是,必須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也就是這樣,太們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利益,就不斷的投靠其他勢力。
公元208年,在官渡這場戰爭,曹操在許攸的幫助下,攻打了烏巢,把袁紹的糧食都燒了,最後在官渡大敗了袁紹的十萬將士,就這樣曹操統一了北方,然後又讓張郃帶領著將士,打敗了北方邊境的少數民族,也收編了袁紹很多的將士和財力。在曹操壯大了勢力以後,就開始藉著漢獻帝劉協的名義南征攻打其他地方勢力。在那個時候,荊州是很多勢力都想得到的地方,劉表因為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好,劉琮在蔡氏家族的接替了劉表的位置,後來劉琮知道了曹操來攻打,就帶領著荊州的大臣開門投降了曹操。曹操佔領了荊州以後,就把劉琮送回了許都,讓劉琮陪在了漢獻帝劉協身邊。實際上,是害怕劉琮帶領著荊州的將士叛變曹操。後來又重用了蔡瑁,讓蔡瑁做了水軍都督,為曹操訓練水軍。
也就是在曹操佔領了荊州以後,孫權知道了曹操的勢力變的更強大了,藉著漢獻帝劉協的名義,征討攻打南方各地勢力。孫權就害怕了,就在為難的時候,張昭就出來了,張昭是孫策培養的大臣,來幫助孫權坐穩江東的位置,可是這次張昭並沒有幫助孫權,而是讓孫權投降曹操。可是孫權並不想投降,就是這樣,孫權記在了心裡,後來在諸葛瑾的幫助下,讓周瑜出來攻打曹操,這才沒有答應張昭的話。
就在曹操準備攻打益州的時候,曹操卻沒有去攻打劉璋,而是帶領著將士攻打了孫權。這個時候的曹操心裡已經膨脹了,曹操還沒有攻打荊州,劉琮就投降了曹操,沒有費一點事,就佔領了荊州,後來劉璋又讓張鬆去求曹操不要攻打益州,這讓曹操更加的堅定,沒有人敢和他抵抗,還有曹操這次攻打其他勢力,是藉著漢獻帝劉協的名義,畢竟,當時的天下還是大漢王朝。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昭覺得曹操的勢力太大了,與其讓江東的百姓受苦,還不如投降了曹操,這樣可以保持江東的勢力。但是,張昭卻不知道孫權心裡的想法,畢竟孫權能坐上江東霸主,是接替了父親和哥哥的勢力。他們打下來的江山,怎麼能在他的手裡就葬送了,所以,孫權就覺得張昭有心想叛變,所以才提出投降曹操。後來孫權就把張昭給弄死了。
張昭讓孫權投降並沒有私心,只是孫權不相信張昭,還有就是孫權對誰都不相信,孫權畢竟是江東的大王,也要為江東的百姓著想,不能因為曹操來攻打,就投降了曹操,這還沒有打仗,就想著投降,這還怎麼能統一天下,所以,才讓周瑜攻打曹操,這才有了後來東吳的發展,最後孫權也坐上了吳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