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何深受國人崇拜?“關羽崇拜”起源自哪裡?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為何深受國人崇拜?“關羽崇拜”起源自哪裡?

關羽為何深受國人崇拜?「關羽崇拜」起源自哪裡?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孔子是中華文化界的大咖,有很多學校或者文人聚集的地方,都有他的肖像,以及供奉他的寺廟存在。可奇怪的是,這位文學大咖的寺廟,無論是規格還是數量上,都比不上關公廟的數量。如果說孔子是文人的精神糧食,那麼關公就是所有普通百姓的崇拜者。它的存在既是一種精神象徵,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所在。他用整個人生書寫了一部壯歌,寫盡了人世間最需要的忠、義、信。有位田教授,曾經專門在復旦大學,做了一個關於關羽形象的講座,從古到今,民間百姓對於關公都有著一種特定的崇拜,田教授針對這種現象做出了分析。

大部分人都認為,國人之所以如此崇拜關公,是因為各種歷史文獻,以及影視作品的宣傳起到作用。可是田教授卻否定的這種看法,認為這是誇大了文字對古人的影響力,反倒覺得這種崇拜現象,是大家口口相傳的結果。他在演講時用關公作為例子,闡述了通過口口相傳對宗教的影響有多大。

為了徹底研究清楚產生這種現象的來源,田教授翻閱了很多相關書籍,以及前輩們的研究成果。把各方面內容結合起來,教授發現前輩們的很多研究成果,都認為三國時期的各種文學作品,影響人們對關公的看法,也正是這些作品推動了「關羽崇拜」現象。不過教授本人卻推翻了這種說法,他覺得「關羽崇拜」之所以傳播得那麼快,口頭文化比書籍文化的傳播力量更大。他覺得前輩們的研究成果都存在兩種假想,其一、人們對關羽的崇拜現象,起源於佛教。其二、各種文學作品將此人描寫得過於偉岸,人們產生了崇拜心理。不過教授隨即也否定了這兩種說法。「關羽崇拜」的起源地,應該是關公犧牲的地方才對,而佛教的寺廟,一般都建立在非常安靜的深山老林,所以兩者之間關係不大。

古代的普通百姓都得忙於生計,有很多老百姓都不識字,對文字的閱讀量也不高。也就是說,百姓們對關羽的崇拜,並非來自於歷史文獻以及文學作品。在教授的調查中,還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雖說祭祀關公的寺廟到處都有,但是總體來說,北方寺廟在規隔和數量上,都比南方多。但是在古代,南方人的識字率以及閱讀量,都高於北方,如果第二條設想成立,那麼南北方的寺廟,在規格和數量上應該相反才對。這種現象的存在也就直接推翻了第二種假設。

不過對於這兩種說法,教授並非完全否定,因為他覺得佛教與人們崇拜關公,確實有一些影響,只不過影響力沒有前輩們想的那麼大。佛教中人都把關公當做伽藍神,實際上兩者毫無關聯。「關羽崇拜」現象早就存在了,但是把關公看作伽藍神,這是在明末之後才產生的。而且這種例子也非常少,找了很久才在荊州某一個地方,讓教授找到了「關羽崇拜」和道教有關的事例,不過總體來說牽連同樣不大。他在查閱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文學作品,都是在「關羽崇拜」現象出現以後,才產生的。而且在這種現象形成的過程中,有很多老百姓都不識字,書籍的來源更少。所以說人們通過文獻瞭解關公事例,進而崇拜關公這種說法也不正確。

綜合上述,佛教以及其他書籍當中的「關羽崇拜」是總結內容,而非這種現象的起源。那麼教授又是如何看待「關羽崇拜」的產生以及傳播的呢?在前面文中,教授已經說明了,人們的口口相傳才是「關羽崇拜」傳播的主要途徑。實際上除了這種現象之外,還有很多崇拜現象,都是通過口頭文化來傳播的。比如說「媽祖」文化起源於福建一帶,後來通過商人之間的口頭文化,傳播到了東南亞等地區。

另外,教授覺得很多文獻都直接來自於口頭文化,有很多記錄歷史的人,會直接把口頭資料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以便流傳。不過記錄人在整理口頭資料的過程中,一般都會加以修飾,形成最終的文獻。比如說關羽溫酒斬華雄就是冒領了孫堅的功勞,過五關斬六將也並非關羽本人等等。也正因為如此,原本作為蜀國名將的關公,才會成為了眾人崇拜的對象。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人們還對關羽的形象加以修飾,然後不斷的美化,直接把一名忠勇的武將,美化成神仙一樣。關羽確實是忠勇雙全,但人們對他的功勞也太過誇大了。所以說人們在傳播某條信息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信息本身的真假程度,以免造成誤傳現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