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三兄弟為什麼會分別選擇三家 他們真的是命運的安排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三兄弟為什麼會分別選擇三家 他們真的是命運的安排嗎

對諸葛亮兄弟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諸葛亮三兄弟分別投靠魏蜀吳三家,他們到底是各為其主,還是在投機?三人為什麼不在一個地方?

對諸葛誕、諸葛亮、諸葛瑾三兄弟,有這樣的評價: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三個人分別投靠魏蜀吳,並沒有多少主動性,只能看作是命運的安排。

而在東漢末年動盪的歲月裡,三兄弟的命運,倒是比什麼「龍虎狗」的噱頭,更耐人回味。

其實,所謂的三兄弟:諸葛誕、諸葛亮、諸葛瑾,有些牽強。

諸葛亮確實是兄弟三人,分別是老大諸葛瑾、老二諸葛亮、老三諸葛均,還有兩個姐妹,這是一家人。魏國的諸葛誕是哪來的?

史書上只是說,諸葛誕是諸葛豐的後代。恰好,諸葛亮也是諸葛豐的後代。既然都是諸葛豐的後代,這不就是兄弟嗎?

可是,諸葛豐是西漢時期的人物,而諸葛亮等人生於東漢末年。中間差了200多年。頂多了,他們只是共享一個祖先。即使住在一個村裡,也都出了五服。如果不住在一起,恐怕誰也認識誰?

所以,所謂的諸葛三兄弟實際上是分屬兩家。

那這兩家(諸葛亮家、諸葛誕家)是不是在一個村裡住著呢?可能也沒有。因為史書上說,諸葛亮的父親是泰山郡丞(副市長),諸葛亮的堂叔(兼撫養人)諸葛玄是豫章太守(市長)。而諸葛家族的老家是山東臨沂。

所以,至少在諸葛亮父親一輩,他們就都是宦游在外,早就不在村裡住了。

諸葛亮七八歲時,他父親諸葛珪就病死,撂下了五個兒女(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及兩個姐妹)。這時候,諸葛珪的堂弟諸葛玄趕過來,料理了他的後事,撫養了他的五個子女。

諸葛珪在哪死的?不知道。但諸葛玄撫養諸葛亮五兄妹的地方是在徐州。

為什麼記得這麼清楚呢?因為,不久後,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謙。徐州發生了戰事。諸葛玄為了躲避這場戰事,帶著諸葛亮兄妹從徐州跑到了廬江。又輾轉跑到了荊州。

同一時期,諸葛誕在哪呢?沒記載。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證明:諸葛亮的家族在輾轉過程中,根本沒有諸葛誕家族的身影。

所以說,諸葛誕與諸葛亮家族,根本就是各自發展的兩個家族,關係不親近,甚至根本就沒有關係。

實際上,這兩個家族只是都頂著一個「諸葛豐後人」的名頭。為什麼要頂這麼個名頭呢?

因為,諸葛豐是西漢的司隸校尉(朝廷一級的大佬),只是後來被貶,家族也就衰落了。以至於,諸葛豐之後的二百年,這個家族就沒有出過名人或高官。

而散落在各地的諸葛豐的後人們,在自報名號時,仍然需要把這位老祖宗請出來——不然誰知道你是誰?那個時代還是看重出身的。

而巧的是,又正好是在三國時期,魏蜀吳各有一個姓諸葛的,又都是諸葛豐的後人。於是,人們牽強附會、生拉硬套的編排出什麼「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再按照這個邏輯往下推,發展出了諸如「三方下注」「分散投資風險」之類的陰謀論。讓人發出「諸葛家族都是高人啊!」「太厲害了!」之類的感歎。

且不論這三個人在三國的地位不一樣,就是他們最初分別投靠三方勢力的初衷,也是被動的。

諸葛亮,正好在劉備活動的範圍內生活,有說三顧茅廬,也有說毛遂自薦。但無論如何,按先來後到的順序,也是諸葛亮在當地生活了多年後,劉備才活動到此地。

諸葛瑾,是因為避難才流落到了江東。又通過孫權的親信,再被推薦給了孫權。

諸葛誕,本身就一直生活在北方,又是士大夫階層出身。他不去曹魏上班,能去哪?

所謂「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這句話,出處是《世說新語》。儘管這部書年代比較早,卻向來不被看做正史,只是當時人的野聞,類似於段子集錦。所以,並不能用《世說新語》去證明歷史,只能當故事書看。

故事哪裡吸引人?噱頭呀。所謂的「龍虎狗」就是噱頭而已。

所以,根本沒有什麼「三兄弟分別效力三國的原因」。因為,他們的兄弟關係很淺。諸葛亮的親兄弟是大哥諸葛瑾、三弟諸葛均,至於諸葛誕,估計未成名前不一定知道彼此。他們能分別進入一方勢力,大多也是命運的安排,本身的努力很小。

相比這些噱頭,反而是這兩個諸葛家族的真實歷史,更能讓人沉思。

鑒於諸葛誕與諸葛亮家族關係不大,也沒有交集,先簡單把這個家族的來龍去脈說一下。

諸葛誕是曹魏晚期的人物,最高做到曹魏的征東大將軍,駐地與東吳接壤。由於司馬昭上位後,清理了一批對自己不服的大臣。諸葛誕也怕被牽連,所以在得到東吳的支持後,他在壽春起兵反對司馬昭。

一年後,諸葛誕被攻滅後,又被夷三族。不過,諸葛誕有一個女兒先前嫁給了司馬昭的三弟司馬胄。一個兒子諸葛靚作為質子留在了東吳。

諸葛靚後來做到了東吳大司馬,抵抗西晉的進攻。沒多久,東吳也被西晉滅亡。諸葛靚躲到了姐夫司馬胄家裡,算是保全了性命。因為父親及家族被司馬昭所殺,諸葛靚一輩子不做司馬家的官,平時在家都不向北邊坐。

而作為諸葛誕女婿的司馬胄(司馬懿第三子,司馬昭異母弟),被封為西晉的琅琊王,即第一代琅琊王。

第三代琅琊王司馬睿(司馬胄的孫子)在西晉滅亡後,跑到南方另立中央,建立了東晉。

沒錯,因為反抗司馬昭被夷三族的諸葛誕,他的曾外孫是東晉的開國皇帝。然後,那個發誓一輩子不做司馬家的官的諸葛靚,他的兩個兒子(諸葛頤、諸葛恢)又做了司馬家的高官(尚書令、太常卿)。

這是諸葛誕及其家族的結局。

而諸葛亮家族的命運,是在徐州分叉的。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謙。為了避亂,家族分為兩撥跑路。

一撥人是諸葛瑾。當時已經成年的諸葛瑾,獨自跑到了江東,就加入了孫權的東吳陣營。

另一撥人是諸葛玄領著諸葛亮、諸葛均四姐弟。他們先跑到廬江,又輾轉到南昌(諸葛玄被任命為豫章太守)。但官位還沒坐熱,又被人頂了。諸葛玄又帶著子侄跑到荊州,投靠劉表,又被亂民所殺。

這時候,諸葛亮的兩個姐妹,嫁給了荊州當地的大族——龐德家族、蒯祺家族。諸葛亮、諸葛均兄弟倆在南陽鄉下種地。

之後,就是劉皇叔來到荊州,諸葛亮加入他的隊伍。而諸葛均仍然在南陽鄉下種地。最終,劉備帶著隊伍去了四川。等到在四川安定下來,諸葛亮也把諸葛均接到四川,做了長水校尉。

可以看出來,諸葛亮三兄弟在徐州分手(大哥諸葛瑾去江東,諸葛亮兄弟隨著堂叔去荊州),是起源於一場突發事件(曹操打徐州造成的戰亂)。

所以,他們根本也來不及謀劃未來的發展路徑。所謂的「分別下注」,也就無從談起。且當時的諸葛亮還沒成年(最多十歲)就跟著諸葛玄先後在廬江(合肥)、豫章(南昌)輾轉。最終在荊州落腳了,可以依靠的堂叔諸葛玄卻死在了這裡。

如此輾轉,根本也不像是謀劃好的,就是小人物在亂世的逃難旅程——哪裡有活命的機會,就去投奔哪裡,左衝右突,毫無章法。

至於這三個兄弟的結局:

老大諸葛瑾在東吳攻打魏國失敗後,沒多久病死。兒子諸葛恪繼起,做到了東吳太傅,大權獨攬一時,最終落得被族誅的下場。

等於諸葛瑾在東吳混了兩輩人,最後全家被殺。只有一個兒子諸葛喬,作為諸葛亮的繼子,早年去了蜀漢,算是給他留下了一支血脈。因為諸葛瑾全家被殺,諸葛喬的兒子諸葛晉再次改宗,接續了諸葛瑾一支的香火。但人是留在四川的。

老二諸葛亮在蜀漢攻打魏國的途中,病死在五丈原。兒子諸葛瞻及長孫諸葛尚在抵抗曹魏的入侵時戰死。

老三諸葛均算是活得最久的,但也最能折射小人物在亂世的命運。他還沒成年,父親死在異鄉。少年時期是跟著堂叔在輾轉逃難中度過的。成年後,跟著二哥諸葛亮在蜀漢得到一份官職。晚年又經歷了蜀漢滅國,被遷往洛陽。一生都是在逃難、遷徙中度過。

老年的諸葛均死在了被遷徙到洛陽的路上。

最終留下來的,只有諸葛亮的一個孫子諸葛京、諸葛瑾的重孫子諸葛顯。諸葛亮家族三四代人,在大時代裹挾下流落、輾轉、艱難掙扎,遭遇族誅、戰死,最終只剩下了諸葛京、諸葛顯兩個支脈。

所以說,誰的結局好呢?覆巢之下無完卵,寧做太平狗不做亂世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