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為東吳立下大功,為何會被孫權逼死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陸遜為東吳立下大功,為何會被孫權逼死呢?

歷史很多人都是因為功高蓋主,最後冤屈而死,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三國被逼死的一個英雄,他就是陸遜,陸遜不得善終的結局,讓很多人表示疑惑,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這其中的的原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陸遜,字伯言,他陸家的姓氏是江東四大姓之一,他是九江都尉陸駿的兒子。陸遜跟孫權一樣,也是一個少年喪父的可憐人,少年喪父的陸遜沒有了父親的依靠,就只能跟隨著祖父。陸遜性格沉穩,辦事也十分穩妥,並且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他有著出眾的才能,才華橫溢,並且足智多謀,能文能武,是一位集萬千才華於一身的優秀軍事家。

陸遜在打仗的時候,可以揣測別人的心思,他就是利用這一點,在荊州一戰中讓關羽喪失了戒備的心,一心想著對付曹操,陸遜就趁機進攻荊州,從而取得了荊州,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會有一句話,叫做大意失荊州。不僅如此,陸遜在夷陵一戰當中也是揣測人心,所以取得了勝利。要知道,打仗不光是靠武力,還得靠腦子,所以在這一點上,陸遜兩樣都占,是一個文韜武略的軍事家。除此以外,他在政治方面也特別的優秀,特別是他給孫權建議,讓孫權少在前線帶兵打仗,不要總是把自己置身在危難之中,這樣才能保證國家的富強和安穩,如此看來,陸遜還真是深謀遠慮。

陸遜是一個嚴於律己的人,而且做事十分謹慎,他雖然經常帶兵打仗,但是絲毫不衝動,就算身處於困境之中,他也不著急,對於敵人,他有完全足夠的耐心與敵人消磨,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會在夷陵之戰中勝利,因為他向來都是以退為進的方式,讓敵人措手不及,不僅如此,他對於親信的人也是直言不諱的,都說忠言逆耳,所以當時的孫權也很器重他。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孫權勸學的典故,提到孫權,不由得想起一句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字仲謀,生在官員世家,是孫堅的第二個兒子。在孫權九歲的時候,父親就因為討伐劉表不幸戰死沙場,十歲不到就沒有了,父親的孫權一直以來都是由母親悉心教導。

孫權為人性格開朗,有博大的心胸,做事果斷,對於俠義人士十分的崇拜,也是一個很好的伯樂,喜歡廣納賢才,由於他經常跟隨孫策一起決策內部的一些事務,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就連孫策都十分敬佩他,而且自歎不如。200年,孫策就因為刺客行刺而喪失了性命,在臨終前,孫策就讓孫權來接替自己的位置,孫權接替位置以後,19歲時,因為討伐俘虜立下了大功,所以就被封為大將軍。孫權最開始掌管江東的時候,江東的局勢很混亂,那是由於當時孫策統一江東,江東那個地方的一部分人還存有異心,所以後來李術反叛,引起了很大的混亂。於是他派遣周瑜等人,率領軍隊消滅了李術,然後又平定了很多動亂,還滅了很多勁敵,最終把江南的局勢也穩定了。孫權是一個很優秀的政治家,經濟家,軍事家,他接替孫策的位置沒多久,就開始推行屯田的制度,大力發展生產,因為他認為,只有生產能力強大了,富國強兵的道路才會走得更遠。

孫權有勇有謀,實力跟曹操不相上下,在赤壁之戰中,將曹操給擊退,後來又在夷陵之戰中,在周瑜、陸遜等人的幫助下將劉備打得落荒而逃,可以說他是曹操和劉備的強勁對手。除此以外,孫權還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他明知道自己跟劉備有著親戚關係,自己的妹妹是劉備的妻子,但是還是不顧這一層關係,把荊州給奪取了,而且還殺掉劉備同生共死的兄弟關羽,他的心狠手辣,而且一點也不厚道,這一點絲毫不遜於曹操,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他也是一個英雄,就連毛澤東都評論孫權是一個很能幹的人。

陸遜被孫權逼死的原因

歷史上,陸遜受到了孫權的重用,而且孫權也很信任他,他幫助孫孫權一路披荊斬棘,消滅了很多敵人。縱使陸遜被周瑜的光輝所掩蓋,他的文韜武略,智勇雙全,也是不可埋沒的,但很不幸,到最後陸遜不得善終,被孫權逼死。很多人認為,陸遜這麼個大英雄,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為什麼孫權要逼死他呢?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孫和與孫霸的爭權,讓陸遜不幸捲入其中

歷史上的很多帝王都有這種心思,就怕自己手下的人會謀權篡位,特別是那些功勞,特別多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功高蓋主,這是歷史上皇帝最害怕的事。一直以來,陸遜屢立奇功,有著很顯赫的家世,根基穩定。除此以外,為了維持他跟陸遜之間的關係,孫權還將孫策的女兒嫁給了陸遜,陸遜因此就成為了孫權的侄女婿,足以看出孫權對陸遜的信任。

但是後來,陸遜的功勞,以及那些崇拜他的人,在孫權看來,已然威脅到了他,就怕哪天陸遜會奪了他的權。晚年的孫權,開始起了各種疑心,把戰功赫赫的陸遜當成了自己的最大威脅,再加上一些小人在孫權耳邊說一些對陸遜不利的話,孫權更加堅定了想除掉陸遜的決心。

其實,縱使孫權有想除掉陸遜的想法,但是他遲遲未動手,畢竟自己的侄女已經嫁給她了,他總不能讓自己的侄女早早的就守寡,那這樣他就真的很對不起孫策了。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孫權的兩個兒子爭奪太子之位的問題,這個問題讓孫權和陸遜產生了極大的誤會,也成了最後陸遜死的原因。

孫權的地位穩定之後,他也失去了自己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孫權十分信任自己的四兒子,並且也很器重他,但是他把太子之位交給了他三兒子。父親器重寵愛自己,卻又不把太子的位置交給自己,這讓孫權的四兒子孫霸很不高興,並且大臣們還在魯王孫霸和孫和之間選邊站,自此開始了太子位置之爭的明爭暗鬥。在兩個太子鬥爭的時候,陸遜認為太子是有立國之本的,所以他選擇支持太子孫和。當時的孫權年紀已老,本來就對繼承人的事情猶豫再三,感覺特別心煩,這個時候,太子孫和一個不注意,就被魯王孫霸誣陷,本來就心煩的孫權聽到了關於太子不好的消息,於是就信以為真,想要將孫和的太子之位廢掉。陸遜聽說以後,自然是不能答應的,他認為太子應當有立國之本,魯王並不適合做太子,並且嫡子和庶子是有區別的,他並不贊同孫權廢太子,為此,他寫了三四封書信勸諫孫權,還想回京面聖,當面勸說孫權。

陸遜的行為讓孫權勃然大怒,他認為陸遜是太子的黨羽,這場鬥爭跟他有著一定的關係,但是他並沒有立即殺掉陸遜,而是限制了陸遜的出入自由,然後又將陸遜的外甥流放,不僅如此,孫權還屢次派人去責問陸遜,那些人對陸遜說的話極為難聽,充滿了尖酸刻薄,無理。本來陸遜就沒有想過要加入這場宮中的鬥爭,他只是想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沒想到受如此大的冤屈,還遭到了尖酸刻薄的責任,這後來一系列發生的事情,對陸遜來說是極大的打擊,他悲憤不已,最後鬱鬱而終,當時的他已經有63歲了。

陸遜的死,其實對於東吳而言還是很非常可惜的。在前面說到,孫權其實是不想讓陸遜死的,所以後來造成陸遜的死可以說是一個偶然。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講,他的死又是一個必定,陸遜犯了當時帝王的大忌,功高蓋主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還有另外兩個原因,就是他民心所向,最終導致孫權決定辦他的原因是他干預孫權選擇繼承人,就讓孫權對他起了很大的疑心,更何況他當時正逢孫權年老疑心病很重的時候,所以陸遜後來的死就成了必定。

但是話又說回來,孫權和陸遜幾十年的君臣關係,那可不是莫須有的,如果那幾十年當中他們沒有彼此信任,也不會走到那一天。事實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孫權應該是很懊悔的,後來他在那場混亂中清醒以後,又在陸遜兒子的說明下瞭解了真相,因此兩個人的就解開了,但此時的陸遜早就已經在另一個世界了,所以就算孫權再怎麼懊悔也沒有用了。

總結

從陸遜被孫權逼死的故事中,我們更加堅定了「功高蓋主是沒有好下場」的看法,畢竟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怎麼可能給別人奪走的機會?所以歷史上的很多帝王上位,都要剷除很多勢力,以此來穩固他的地位,同時也是給那些有謀逆之心的人的一種警戒,讓他們趁早死了這條心。當然,那些帝王也必須承認,他們剷除的很多大臣當中,確實有很多人對他們忠心耿耿,而且他們能成功上位,跟那些英雄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沒辦法,權力越大,疑心病就越大,難免不會懷疑曾經跟隨自己的那些人有謀反的那一天,所以,歷史上才會出現呢麼多因為功高蓋主而落得一個不好的下場的故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