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可能在三國時期誰都沒想到最後的贏家會是司馬懿,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已經完全架空了曹氏,所以他的兩個兒子才能那麼如魚得水就連皇帝都敢殺。最後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當上了晉朝開國皇帝,但是司馬炎並沒能把這打好前進給延續下去,建立第二個漢朝,而是成了一位千古罪人,使得中原出現了前古未有的大亂戰。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是曹魏權臣司馬昭的長子。公元265年司馬昭因中風猝死後,司馬炎繼承父親的相國和晉王爵位,並於次年公元265年逼迫皇帝曹奐退位,建立晉朝。司馬炎在25年的皇帝生涯中有太康之治,滅吳統一全國這樣的功績,但是客觀來看,司馬炎依然是漢人歷史上的千古罪人,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三百年的黑暗歲月,使漢人淪為兩腳羊幾乎滅族,原因有以下幾點。
大封諸侯王,權力下放。可能是擔心自己被別的臣子篡位,而地方人沒有人站出來挺自己,司馬炎篡位當皇帝的第一年(265年)就封了二十七個皇親為國王,後來又多次封王,在289年,也就是他臨終前一年,他又把自己幾個兒子分別封為楚王、長沙王、成都王,都是後來八王之亂中的幹將。這些分封的王國分為大中小三等,除統治民眾外,在王國內的官員都由國王自己選擇任命,還可以擁有軍隊,又將重要的關隘交與諸侯王鎮守,如荊州、關中、徐州等戰略要地。司馬炎在位時因為自己威望高,能鎮的住這些諸侯王,等他死後,這些諸侯王仗著自己的實力不安於現狀了,紛紛開始挑戰中央,釀成了八王之亂的慘劇。司馬氏和曹氏奪權只在中央進行,無論成功失敗都不會殃及百姓,而分封諸侯王導致以下犯上,百姓生靈塗炭。
對北方胡人民族政策失敗,導致五胡亂華。自東漢已至曹魏時期,胡人往中原遷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匈奴、鮮卑、羯、羌、氐等逐漸盤踞在華北、關中一帶,逐漸對西晉首都洛陽呈現包圍之勢,而當時的司馬炎完全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大臣上奏請遷出胡人,以絕後患,司馬炎對此置之不理。而內遷的胡人又飽受歧視,淪為奴隸和賤婢,此時內遷胡人已經蓄勢待發,趁著八王之亂之際分分入主中原,漢人遭遇滅族浩劫。
選擇白癡兒子當皇帝。晉武帝大封宗室,又對世族大家給予優厚待遇,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繼位人。而司馬炎的同母弟司馬攸人孝且賢,群臣都請立司馬攸為皇太弟,司馬攸猶豫不絕。最終還是捨不得親骨肉,讓自己的白癡兒子接班。晉惠帝即位後,外戚楊駿、賈後分分掌權,地方上的諸侯王也蠢蠢欲動,天下大亂皆繫於此。
司馬炎在位期間天下穩定,但是他的一系列安排導致了華夏三百年的浩劫,北方漢人幾乎滅族,各族之間想殺不斷,相當於中國的中世紀。像漢武帝為了讓小兒子劉弗陵順利掌權,出於他母親可能干政的考慮,提前賜死漢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開創了漢朝也要考慮最強盛的時期。所以皇帝不僅考慮生前,也要考慮身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