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孫權襲取荊州是必定的,東吳政權滅亡也是必定的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為什麼說孫權襲取荊州是必定的,東吳政權滅亡也是必定的呢?

孫權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孫權可以說是三國鼎立時期的一代雄主,被後人讚為「坐斷東南「。他少年喪父,十九歲時兄長孫策又被人刺殺。自己被迫提領江東基業。對外聯合劉備抗擊曹操,對內籠絡各路勢力征討百越。可以說是一代雄主。曹操也稱:「生子當如孫仲謀。」以此表達對他的肯定。孫權在赤壁前後和劉備建立了穩定的聯盟。但是在關羽北伐曹操,攻打樊城,威震華夏的時候。孫權沒有和盟友遙相呼應,反而選擇背後偷襲荊州,殺掉關羽。那麼為什麼說孫權襲取荊州是必定的,東吳政權滅亡也是必定的呢?

江東政權其實沒有合法性,曹魏政權奉行「奉天子以令不臣」,有漢獻帝劉協就有合法性。蜀漢的劉備雖然是比較遠的宗室,但是漢獻帝劉協認劉備為皇叔了。劉備就是一塊金字招牌。很多士子都會因為劉備要興復漢室的理想而投靠他。但是江東勢力卻是由孫氏宗族,顧,張,朱,陸。周瑜,魯肅這些豪門大族共同支持下建立起來的。他們的基本政策就是「佔據荊,揚,封江自保。」

這些世家大族不管到那個政權都是接著做他們的大地主,大官員。他們只求自保就可以。孫權氏族為了他們的支持,不像魏國一樣設三公而是設置權力巨大的丞相,多有江東大族擔任。以此籠絡他們。因此在江東受到外來攻擊的時候,這些大族會和孫氏宗族以及寒門宗族聯合起來。但是如果孫權想實現自己一統天下的夢想,他們就一下靠不住了。這才導致孫權十萬大軍被張遼800勇士追擊,孫權差點喪命的事故出現。

在關羽這支遊俠部隊率領一幫懷著「跨有荊,益兩路北伐,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夢想的軍隊威震華夏的時候,曹操因為地方多處叛變,遙相呼應關羽。正面又被關羽連續擊敗,水淹七軍。只好討論如何遷都躲避關羽。孫權這邊卻動起了小心思,一方面曹操比孫權加上劉備合起來都強大,關羽能威震華夏確實是兩家來之不易的翻盤機會。如果江東能出兵曹魏的合肥,聯盟就有可能徹底打敗最強大的敵人曹操。但是另外一方面,既定的政策就是獲得荊益,封江自保。

當時擔任宰相,出身於江東世家大族的呂蒙告訴孫權:「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取。雖已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這話其實是大錯特錯的。江東水軍厲害,陸軍打不過曹操劉備,但是如果永遠不去嘗試,那只靠水軍統一天下是不可能的,被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趁此機會拿下徐州,和關羽遙相呼應,鍛煉陸軍的戰力才是孫權一統天下得最好出路。可是孫權還是選擇了破壞吳蜀聯盟,襲取荊州,繼續封鎖長江自保。難道是因為孫權真的不想一統天下,只想和江東大族一直混著直到孫氏宗族被滅?不是的,而是因為呂蒙當時的話太有份量,他不得不聽!

呂蒙和其他的大族連成了一張網,就是江東士族的網。從外面來的有才學的人才因為在本地沒有勢力,他們只能依靠孫權的提撥。因此他們對孫權忠心耿耿。可是士族勢力卻不一樣,他們即使表面上仍然聽從孫權的命令,但是實際上仍然為自己整個大族服務。孫權拿他們這些有巨大私有經濟,龐大私人軍隊和眾多官員的士族沒辦法,只有在關鍵問題上聽取意見,其實就是妥協。

因此關羽被敵人和盟友前後夾擊。最後敗走麥城,蜀漢一蹶不振,從此只能被限制在益州一個州里。諸葛亮隆中對北伐中原的計策其實已經徹底失敗。而孫權在後期多次北伐合肥,都在也沒能有絲毫的機會,反而次次大敗。曹魏政權依靠著遠遠超過吳蜀的州郡迅速發展,直到勢力對兩者的聯合形成碾壓。

孫權在晚年裡不再願意北伐曹魏,就是在內政中也遭受了巨大的威脅。前期孫權氏族依靠征討少數民族山越並且江東大族共同分享利益而讓整體更加穩定。可是當山越全部征討完畢,南方也開發完畢。對外依舊是封江自保的情況發生之後。世家大族就開始不斷地繼續擴張他們的勢力,從土地上,人口上,軍隊上。以及權力上。孫權在晚年多次屠殺士族,活活逼死立有大功的陸遜。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