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為什麼會是三國最軟弱的國家,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影視界也好,在網絡討論中也罷,人們談到三國,要麼就站在蜀漢一方歌頌一群為復興漢朝奮戰的悲劇英雄,要麼就站在曹魏一方歌頌曹家重塑了北方的秩序令國家步入正軌,偏偏三國中國祚最長的吳國常常被忽略。其實吳國是很厲害的,整個三國時期有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三國各打兩場,曹魏一勝一負、蜀漢一勝一負、而吳國兩戰皆勝,其它戰役東吳也是敗少勝多。
蜀漢不斷北伐,頻頻衝著曹魏亮肌肉;而曹魏最終平定四方,取得天下,但是很奇怪,東吳一直沒什麼作為,就這麼默默地被司馬家滅掉了。吳國明明能戰、善戰,為何硬生生把自己搞成了三國裡最軟弱的那個國家,最終亡了國?
首先,東吳的政權合法性最弱。眾所周知,魏國的政權合法性最強,它來源於漢獻帝劉協的「禪讓」,不管過程如何,漢獻帝劉協白紙黑字加紅印把政權禪讓給曹丕。何況魏國實際上控制了天下九州的大部分,正史也奉魏國為正朔,其合法性是三國中最高的。接下來就是蜀漢,「織席販履之徒」其實是漢室宗親,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漢朝遺老遺少們的心理,「皇叔復仇記」也具備一定的合法性。
東吳既不是漢朝血脈劉氏宗親的繼承者,也不是漢朝帝位的繼承者,其政權合法性僅僅是因為「江東已歷三世」,乃至在魏、蜀建國多年後,孫權才敢在魏蜀相爭元氣大傷的情況下稱帝立國。除了東吳內部,那個時代別人看他們都得翻一翻白眼,底氣不足,何談豪強?
第二,孫權過於保守。孫策那句話說得很明白,打江山你不如我。但是守江山,我不如你。這一點,從孫權十萬大軍讓張遼打的一塌糊塗,自己甚至差點讓張遼給活捉就看得出來。孫權最大的本事,就是守江山,但是開拓心、進取心不是很足。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雖然都打贏了,但是都很被動,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了,才出去迎戰,主動出擊倒是沒有幾次。孫權的保守決定了吳國的整體方針:偏安一隅。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劉備此時也沒什麼實力,這是東吳做大的好時機。當時周瑜已經制定了進軍益州的計劃,如果實現,三國也就沒劉備什麼事了,改稱兩國了。可惜周瑜偏偏在此時病逝,東吳彷彿沒了主心骨,劉備趁機佔據荊州,快速拿下益州,漢中,成功三分天下。
第三,自然是孫權不爭氣的子孫了。孫權一生子女眾多,晚年因其處理繼承人之事不當,導致日後東吳政變,朝局動盪。孫權一生賢明卻晚節不保,猜忌加重,濫殺忠臣,兒子們爭奪儲位,大臣們也依附於皇子,形成黨爭,國勢衰退。曹魏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天時。蜀漢有山川之險峻,佔據地利。東吳既沒有天時,也沒有地利,唯一的人和也沒了。直到被司馬家滅掉,東吳內部仍爭鬥不休。